修學院離宮
修學院離宮(日语:修学院離宮/しゅがくいんりきゅう Shugaku-in Rikyū */?)是位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比叡山麓的宮內廳所管之離宮。1653年(承應2年)─1655年(承應4年)依後水尾上皇的指示造營。和桂離宮、仙洞御所共同展現王朝文化的美學。
概要
[编辑]修學院離宮由上御茶屋(かみのおちゃや)、中御茶屋(なかの - )、下御茶屋(しもの - )的3座庭園構成,面積54万平方公尺。各御茶屋之間是廣闊的田野,由細小的松並木道連結各御茶屋。上御茶屋和下御茶屋是依後水尾上皇(第108代天皇)的指示,在1655年(明曆元年)─1659年(萬治2年)由江戶幕府造營。
中御茶屋的前身是1668年(寛文8年)為了後水尾上皇的第8皇女・光子內親王所造營的朱宮(あけのみや)御所。
歷史
[编辑]10世紀後期,在此地曾有一座叫做修學院的寺廟,這就是此地的地名由來。南北朝時代以後,此寺廟一度被廢棄,只剩修學院村的地名。明曆元年(1655年)由後水尾上皇發起重建,於萬治2年(1659年)時完成。在此之前上皇的第一皇女梅宮出家後,利用現在中御茶屋附近的草庵創建了圓照寺,而尋找適合建造皇家離宮用地很久的上皇,將圓照寺遷移至大和國的八嶋(奈良市八島町),然後在此地修建了上、下兩個御茶屋。在當時與幕府的關係緊張的年代中,能於短時間內建立規模如此大的山莊,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中御茶屋是寛文8年(1668年)為了後水尾上皇的第八皇女,光子內親王(朱宮)所建的。當時將東福門院(後水尾上皇的皇后,將軍德川秀忠的女兒和子)去世後女院御所一部份的建築物搬移至此,同時擴建成為中御茶屋。上皇駕崩後,光子內親王剃度出家,將此地改為林丘寺。
明治18年(1885年)境內的區域陸續返還於宮內省,正式編入離宮。
昭和39年(1964年)徵購了上、中、下御茶屋之間,一共8萬多平方公尺的水田作為附屬農地,以確保景觀維持。
設施
[编辑]下御茶屋
[编辑]- 壽月觀
中御茶屋
[编辑]- 樂只軒
樂只軒是為光子內親王營造的最早的建築,後來内親王的山莊擴建為林丘寺。樂只軒的南面對著庭院的一面,設有帶屋簷的走廊,低板鋪設的相當低,整體與庭院成為了一體。並無太多巧思,但是簡約中透露著情趣,卻是可以看出像是内親王的御殿。
靠近前面的六疊是一之間,畫著吉野山的櫻花,內部是二之間,畫著龍田山的紅葉,畫者均為狩野探信(探幽之子)。
- 客殿
一之間約有十二疊半,其中有一疊半的飾棚,大小長短相互穿插,如同散開的晚霞一般,被稱之為霞棚。與桂離宮的桂棚,三寶院的醍醐棚,合稱為天下三棚。
上御茶屋
[编辑]- 大灌木叢
- 鄰雲亭
- 楓橋
- 窮遂亭
位於中島頂上,是一座寶型結構的茶室。雖然經過文政年間的整修,卻是唯一現存的創建初期的建築物。建築的名稱來自於門口一塊由後水尾上皇御筆的匾額。由十八疊和一個附屬的水間而構成,房間的一角有一塊直角狀,較高出一些的榻榻米,其上段的西側低處有一塊橫木板當作扶手的支窗,稱為御肘寄。
- 千歲橋
- 萬松塢
- 浴龍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