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曼卿

劉曼卿
性别
出生1906年
 大清駐藏大臣喇薩
逝世1941年(34—35歲)
 中國重庆市
国籍 中華民國
职业探險家、政治家、外交官
活跃时期20世紀

刘曼卿(1906年—1941年9月),西藏拉萨人,民國時期中國女性政治人物、探险家,曾考察西藏。她是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回藏混血儿,其藏文名为雍金戴季陶为其拟名德美西

生平

[编辑]

家庭

[编辑]

刘曼卿的父亲刘荣光(刘华轩)是拉萨人,有汉族和回族的血统,曾任清朝驻藏大臣的汉文秘书,母亲是四川打箭炉(今康定)的藏族人。[1]英國官員認為劉曼卿是駐藏大臣聯豫與藏族妻子的女兒。[2]:8刘曼卿的先人“原为汉籍,清中叶随某使者入藏,遂家拉萨。”其父刘荣光“曾为进贡大臣秘书,往返北京拉萨间数次”,后来曾经在成都班禅办事处任职。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藏历第十五饶迥阳火马年),刘曼卿出生于拉萨。[3]

早年生活

[编辑]

刘曼卿的母语为藏语,本人信仰伊斯兰教,幼年她家是拉萨清真大寺寺坊的教民。第一次驅漢事件期間,她家受到影響,住房被燒毀。1915年,她家遷居英屬印度大吉岭,開食品店賣中式點心。[4]12岁时(约在1918年)她随双亲回到中國内地,寓居北京,改穿汉装,在市立第一小学就读。半年即通汉语。读三年小学后,她升入北通州女子师范学校。19歳時她被父母严命退学,父母做主让她結婚。不久,因这桩婚姻并非曼卿的本意,她遂离婚,再入北通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她入北京道濟醫院当护士。

出使西藏

[编辑]

1928年,十三世达赖喇嘛五台山堪布罗桑巴桑作为代表赴南京,会见成立不久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官员,并面见蒋介石。刘曼卿应罗桑巴桑邀请出任其翻译。在南京之行中,刘曼卿的语言能力受到蒋介石器重,被任命为国民政府行政院文官处一等书记。

《康藏轺征》中刘曼卿像

1929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和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发生斗争。1929年6月,刘曼卿申请自愿到康藏调査当地现状,获得批准,以文官处书记官的名义赴西藏拉萨,和十三世达赖喇嘛、龙厦·多吉次杰等人进行接触。文官处二等书记官孔党江村(藏人)随她一同前往。和他们同行至西康的还有从南京回西康的西康人叶履观。1929年7月他们一行出发,1930年2月到达拉萨,他们获得了十三世达赖喇嘛两次会见。并经过三个月的谈判,说服达赖喇嘛派遣官员驻扎南京。當時索南·旺菲·萊登拉因為調解藏尼糾紛也在拉薩,劉曼卿的活動引起他的注意,因此他促成达赖喇嘛邀請英國駐錫金政務官維爾中校於1930年8月訪問拉薩,改進了當時陷入低潮的英藏關係。同年,劉曼卿等人由印度经海路回到南京。她經過印度時,當時最大的藏文報紙《西藏鏡報》對她進行了專訪。[2]:16-17。1931年,刘曼卿获得国民政府颁发的褒奖状。1932年,她第二次考察康藏。1933年11月,她所著的《康藏轺征》出版。此后,她还参与创建了中国边疆学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和其他数名西康和西藏人士发表支持中国人民抗日的宣言,并在西康民间鼓动抗日。1941年9月,因病於重慶逝世,年仅35岁。[3]

著作

[编辑]
  • 刘曼卿,《康藏轺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
    • 刘曼卿,《康藏轺征(第二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 刘曼卿,《西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 刘曼卿,《边疆教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

傳記

[编辑]

丁小文著《民国藏地“女钦差”——刘曼卿传》於2013年出版。[5]

注释

[编辑]
  1. ^ 民国藏族奇女子:妹妹爱上心上人,感情失意骑马赴藏,蒋介石嘉奖. 中国西藏网. [2018-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2). 
  2. ^ 2.0 2.1 Fabienne Jagou, Liu Manqing : A Sino-Tibetan Adventurer and the Origin of a New Sino-Tibetan Dialogue in the 1930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vue d'Etudes Tibétaines, no. 17, Octobre 2009
  3. ^ 3.0 3.1 任荣变. 民国刘曼卿使藏研究综述. 《环球人文地理杂志》. No. 22期. 2016年 [2018-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1). 
  4. ^ 朱麗雙. 民國政府的西藏專使(1912–1949).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6-06-01: 114 [2018-11-18]. ISBN 978-962-996-7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5. ^ 丁小文. 《民国藏地“女钦差”——刘曼卿传》.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3-10-01 [2018-11-26]. ISBN 978-7-5391-829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