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化區

23°02′35″N 120°28′40″E / 23.042983°N 120.477762°E / 23.042983; 120.477762

南化區
Nanhua District
舊稱:南庄
市轄區
南化區位於臺南市內最東端
南化區位於臺南市內最東端地图
南化區位置圖
坐标:23°02′N 120°29′E / 23.04°N 120.48°E / 23.04; 120.48
國家 中華民國
上級區劃臺南市
下級區劃965
政府
 • 區長徐全立南化區區長列表)
面积
 • 总计171.5198 平方公里(66.2242 平方英里)
海拔332 公尺(1,089 英尺)
人口(2024年9月)(2,754戶)
 • 總計7,837人
 • 排名臺南市的第34位
 • 密度45.7人/平方公里(118人/平方英里)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郵遞區號716
戶政資料代碼67000250
毗鄰楠西區玉井區左鎮區臺灣省嘉義縣大埔鄉);高雄市內門區甲仙區杉林區那瑪夏區
網站https://nanhuadistrict.tainan.gov.tw/

南化區臺灣話Lâm-huà-khu客家话Nàm-fa-khî),舊稱「南庄」,前身「南化鄉」,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最東端,北臨臺灣省嘉義縣大埔鄉,東鄰高雄市那瑪夏區內門區甲仙區杉林區,西鄰楠西區玉井區,南接左鎮區,是臺南市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區。本區行政區域呈南北狹長、東北—西南走向,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較少,境內有南化水庫鏡面水庫兩座水庫,氣候上則屬山區氣候,長年溫和。

歷史

[编辑]

南化區舊稱「南庄」,最早為平埔原住民大武壠族人的居地,尤其是後堀溪流域。[1][2]雍正乾隆年間,漢人開始入墾此地,市街漸成,劃歸「內新化南里」,約在同治年間形成「南庄街」。1915年西來庵事件在此地爆發,從火攻南庄派出所開始,抗戰火便蔓延至玉井楠西左鎮等山區,持續達一年五個月才被完全鎮壓。
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取「南庄街」及「新化南里」之名,併稱為「南化」,設置「南化庄」,劃歸臺南州新化郡管轄。戰後改設臺南縣南化鄉,2010年12月25日改稱南化區。

現況

[编辑]

南化區幅員遼闊,面積與省轄市時代的臺南市差不多。但由於全區幾乎盡為山區,人口僅約原臺南市之1%,人口密度居臺南市最低。觀光景點以南化水庫最具代表。

人口

[编辑]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11,192—    
1986 10,783−3.7%
1991 9,729−9.8%
1996 9,874+1.5%
2001 9,563−3.1%
2006 9,061−5.2%
2011 8,840−2.4%
2016 8,838−0.0%
2021 8,264−6.5%
來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2017-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根據臺南市玉井戶政事務所及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3年底南化區戶數約2.8千戶,人口約8千人[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47人,是臺南市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區[4]。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南化里與中坑里,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450人與425人[3]

政治

[编辑]

歷任首長

[编辑]

鄉長

[编辑]
屆次 姓名 備註
1 詹仁安
2 詹仁安
3 詹仁安
4 洪諓
5 羅成
6 羅成
7 謝正男
8 謝正男
9 洪宗昌
10 陳春林
11 陳春林
12 廖西仁
13 廖西仁
14 陳金沛
15 陳金沛

區長

[编辑]
任次 姓名 備註
1 張文榮
2 洪正國
3 徐全立

區政組織

[编辑]

南化區公所臺南市政府在南化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南市政府。区长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3課3室等6個內部單位[6]

行政區

[编辑]

現今南化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設南化庄屬臺南州新化郡。南化庄轄南化、菁埔寮、中坑、北寮、竹頭崎、西大丘園、西阿里關等7個大字[7]。1946年,改為「南化鄉」,屬臺南縣新化區[8]。1950年,裁撤區署,南化鄉改直隸於臺南縣。2010年12月25日,臺南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南化鄉改組為市轄區「南化區」,隸屬臺南市。

南化區行政區劃
里名 總人口(2015年9月) 簡介 里辦公室 里長
南化里 1,610 位本里商店活動較多元,南化區公所所在地,又是南化區行政中心,轄內機關林立,為區民申辦事務及購物所必到之地,人口與產業比較多樣繁榮,里內天后宮為南化里民信仰所在,轄內另有一處有運動公園,南化區第一間超商也落在此處。 南化里5鄰64號 余俊輝
關山里 1,008 舊時屬阿里關,1920年方析出稱西阿里關,位於南化水庫上游,山明水秀,有三泰神木、出火仔景觀,可溯溪健行及觀賞螢火蟲,正發展為自然生態社區,里民多為務農,以出產芒果、麻竹筍為主。 關山里4鄰85號 謝國男
東和里 775 高雄市內門區毗鄰,台三線通過本里一分為二,東方是高山,西方地勢較平坦。本里10鄰為獼猴保育區,時常有遊客造訪,金馬寮及桶頭可銜接上烏山健康步道。 東和里東和86號 林志明
西埔里 921 毗鄰左鎮區台20乙線貫通本里,交通便利。因地形較平坦,物產豐富,里民純樸勤勞,三界壇為該里信仰中心。 西埔里西埔136號 廖大宇
玉山里 1,174 南部橫貫公路旁,有南化水庫湖水風光,又寶光聖堂為一貫道之總壇,風光明媚,建築雄偉,遊客絡繹不絕,並為南瀛十勝景點之一,並有鼎蓋鼎鄉野傳說。 玉山里玉山13號 邱永霖
北寮里 1,380 位於南部橫貫公路起點,部落集中,為南化區第二大里,主要以務農維生,純樸里,居民善良,待人和氣,轄內北安宮為主要信仰中心,南化區第二間超商落在此處,另有南化給水廠淨化南化水庫供輸用水。 北寮里北寮90號 李坤童
北平里 637 轄內有座太子宮,鄉老傳言,玉井區、南化區、左鎮區等三區,以後崛溪為界,溪北36庄頭,歸屬玉井玄天上帝管轄,溪南13庄屬北平太子宮管轄,由此可知本宮中壇元帥備受敬重之程度。 北平里6鄰66-1號 洪明石
中坑里 511 轄內於41年設立新南糖廠,專門製造黑糖。至77年原料甘蔗因蔗農種植意願低落,經濟價值不高,1993年改以二級砂糖再製造黑糖。目前有製造黑糖工廠登記僅新竹寶山糖廠及本里新南糖廠,菜寮溪在本里部分溪岸地段,除由水保局給於整治並結合農里景觀發展與社區綠美化工程,期營造該里農里社區新風貌。 中坑里35號 余玉糸
小崙里 917 位於菜寮溪上游,為本區主要水果生產區,轄內鏡面水庫供應本鄉及高雄市內門地區用水。鏡面地區設有芒果專業示範區,火燒寮及湖底地區之龍眼較晚成熟,其果實質甜又大。社區意識蓬勃發展,居民正共同營造該里為野百合社區及開闢鏡面水庫環湖步道。 小崙里42-1號 張毓仁
南化區 8,933 共9里65鄰 南化里230號 徐全立(區長)

教育

[编辑]

國民中學

[编辑]

國民小學

[编辑]

交通

[编辑]

客運

[编辑]
編號[9] 路線 營運單位 備註
綠12 新化-南化-玉山 興南客運
綠12區間車(1) 新化-南化國中
綠12區間車(2) 左鎮果菜市場-南化國中
綠12-1 左鎮果菜市場-南化區公所 皇冠交通
  • 全線使用小黃公車營運。
綠12-2 左鎮果菜市場-厚德紫竹寺
  • 全線使用小黃公車營運。
綠26 玉井-北寮-甲仙 興南客運
  • 此路線橫跨臺南市、高雄市兩地。
綠27 玉井-南化-茄苳橋
  • 6:15玉井站發車班次繞駛羌黃坑。
  • 部分班次繞駛玉井區體育公園。
綠27區間車 玉井-南化區公所
  • 17:00南化區公所發車班次繞駛羌黃坑。
綠29 玉井-南化-關山里-木瓜坑 台一大車隊
  • 全線使用小黃公車營運。
  • 公路客運
編號 路線 營運單位 備註
8035 旗山轉運站內門-南化 高雄客運
  • 部分班次繞駛實踐大學。

公路

[编辑]

旅遊

[编辑]

特產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引用來源
  1. ^ 張忠正. 台南市西阿里關聚落的形成與變遷. 德霖學報. 2016, (29). 
  2. ^ 石萬壽. 南化鄉平埔族的村社.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數位典藏. [2019-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8) (中文). 
  3. ^ 3.0 3.1 人口統計-南化區人口統計資料. 臺南市玉井戶政事務所. [2022-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 (中文(臺灣)). 
  4. ^ 內政部戶政司. 人口統計資料. 中華民國 內政部戶政司 全球資訊網. [2022-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中文(臺灣)). 
  5.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XLS).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中文(臺灣)). 
  6. ^ 認識南化-組織編制及業務分機. 臺南市南化區公所. 2014-10-27 [202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5) (中文(臺灣)). 
  7. ^ 施添福 2002,第279頁.
  8. ^ 施添福 2002,第280頁.
  9. ^ 大台南公車 路線查詢. [2016-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8). 
書籍
  • 施添福等編纂. 第十二章·南化鄉. 《臺灣地名辭書·卷七·臺南縣》. 南投縣: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2. ISBN 957-01-2593-4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