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中旗
喀喇沁中旗(蒙古語:Харчин дундад хошуу),俗称玛公旗、喀喇沁贝子旗[1]:17,中国旧旗名。
源于喀喇沁部的喀喇沁右翼旗。《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记载:“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以族属繁积三十八佐领,命增设一旗,授格埒勒扎萨克。”由此,从喀喇沁右翼旗划出喀喇沁中旗。日后,处理相关的事务理藩院回文称,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派员划分牧地。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再度派员,未动两旗杂居者之房屋地亩,令照旧居住奏报事均已记档在案[2]:35。喀喇沁中旗扎萨克驻珠布格朗图巴彦喀喇山[1]:17(今河北省平泉县北蒙和乌苏)。属卓索图盟。
乾隆年间,第三任扎萨克齐齐克由一等塔布囊,晋公品级。第四任扎萨克玛哈巴拉,所任扎萨克、一等塔布囊,世袭罔替[1]:17。道光年间,玛哈巴拉加恩赏贝子衔。喀喇沁中旗亦因玛哈巴拉,称玛公旗、马公旗[1]:17。
北洋政府时期,旗长汉罗扎布晋升为多罗郡王。王府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西北大城子镇[3]。喀喇沁中旗属热河省蒙旗之一。1933年,热河省沦陷于日军后,属满洲国热河省。1949年,中共政权将之并入宁城县。
历任旗长
[编辑]清朝
[编辑]- 第一任,格埒勒,(1705年—?年)[1]:17
- 第二任,喀宁阿,(1720年—1740年),格埒勒侄子,们都之子[1]:17
- 第三任,齐齐克,(1740年—1774年)[2]:35,喀宁阿之子[1]:17
- 第四任,玛哈巴拉,(1775年—1840年),齐齐克之子[1]:17
- ……
- 末任,汉罗扎布,(1891年—1912年)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编辑]注释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宝日吉根. 《清代的喀喇沁部与玛公旗──读史札记》. 蒙古学信息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1996, (1996年第2期): 15—18 [2024-02-06]. ISSN 1007-8452 (简体中文).
- ^ 2.0 2.1 白玉双. 《清代喀喇沁三旗苏木数目考》.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2008年第6期): 33—38 [2024-02-06]. ISSN 1001-7623. doi:10.3969/j.issn.1001-7623.2008.06.007 (简体中文).
- ^ 大城子镇简介. 赤峰市宁城县人民政府网站,来源:政府办. 2022-12-02 [2024-02-06] (简体中文).
参考文献
[编辑]-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 戴均良: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