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亞斯·卡內蒂
埃利亚斯·卡内蒂 | |
---|---|
出生 | 保加利亚魯塞 | 1905年7月25日
逝世 | 1994年8月14日 瑞士蘇黎世 | (89歲)
職業 | 小說家 |
語言 | 德語 |
國籍 | 保加利亚 英国 |
獎項 | 諾貝爾文學獎(1981年) 卡夫卡獎(1981年) 奈利·薩克斯獎(1995年) |
配偶 | Veza Taubner-Calderon (1934–?) Hera Buschor (m. 1971) |
埃利亞斯·卡內蒂(德语:Elias Canetti,1905年7月25日—1994年8月14日)是保加利亞出生的塞法迪犹太人小說家、評論家、社會學家和劇作家,198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德语写作。
卡內蒂的著名作品有自传三部曲:《得救之舌》、《耳中火炬》、《眼睛遊戲》(Die Gerettete Zunge; Die Fackel im Ohr; Das Augenspiel)、现代主义小说《迷惘》(Auto-da-Fé)和社会学著作《群眾與權力》(Masse und Macht)。
生平
[编辑]早期
[编辑]埃利亞斯·卡內蒂生於多瑙河南岸的魯斯丘克(Rustchuk),即是今天的魯塞。他的家庭是1492年來自西班牙的瑟法底猶太人後裔,所以除了保加利亞語外,卡內蒂還會講老式的西班牙語——拉迪諾語(一种已經遭廢棄的方言)。其後卡內蒂一家遷至英國曼徹斯特,但父親於1912年逝世,卡內蒂遂隨母親搬至維也納,並開始學習德語。此後他母親逼卡內蒂平日以德文溝通,日後他亦用了德文寫作。
1924年卡內蒂入維也納大學攻讀化學,1929年獲化學学士學位。不過期間他發覺自己更熱衷於藝術、文學和哲學,故他一直沒有當化學家,反而開始寫作,完成了《年輕的羅馬執政官》和一部詩歌戲劇。
30年代
[编辑]到訪過柏林和認識了一些藝術家後,卡內蒂開始創作一系列關於人類狂熱行為的小說,如1935年的《迷惑》(Die Blendung),靈感來自1920年代暴民焚燒維也納正義宮時的瘋狂現象。此書頗受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保羅·托馬斯·曼與英國哲學家兼小說家艾瑞斯·梅鐸的讚賞。30年代,卡內蒂亦寫了兩部戲劇:《婚礼》(Die Hochzeit)和《浮華喜劇》(Der Eitelkeit)。不久,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開始翻譯其著作。
1938年,納粹侵佔奧地利,身為猶太人的卡內蒂逃到巴黎,次年定居倫敦。余生大多在英國渡過,并主要用英語發表作品,因此有些作品先有英文版本,然後再由他譯成德文出版。而其小說則被納粹封查,至60年代才重新得到重視。
戰後
[编辑]在英國,卡內蒂停止了文學創作,著手寫論文集《群眾與權力》。
晚年
[编辑]卡內蒂居於蘇黎世。1981年因為“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而獲得諾貝爾獎。
1994年8月14日,卡內蒂逝世。
文學獎
[编辑]- 格奧爾·畢希納獎(1972年)
- 約翰·彼得·赫貝爾獎(1980年)
- 卡夫卡獎(1981年)
- 諾貝爾文學獎(1981年)
- 奈利·薩克斯獎(1995年)
著作
[编辑]卡內蒂發表了19部著作,其中最有影響的是《群眾與權力》
- 《迷惘(小說)》(Die Blendung,1935年)
卡內蒂的劇本都沒有主角或連貫的情節,卻只表現某些場面。其中的事件都是卡夫卡式的。
- 《婚禮 (戲劇)》(Die Hochzeit,1932年):敍述腐朽社會的沒落與崩潰
- 《浮華喜劇》(Der Eitelkeit,1934年)
- 《確定死期的人們》(Die Befristeten,1956年):敍述極權主義社會中人們的不安全感
論文集
[编辑]- 《群眾與權力》(Masse und Macht,1960年):分析當年法西斯取得權力和群眾支持的原因(群眾受愚弄)
- 《耳聞集》(Der Ohrenzeuge-Funfzig Charaktere,1974年):評价五十位作家
自傳
[编辑]其他
[编辑]- 《卡夫卡的另一場審判》(Der andere Prozess,1969年)
- 《Hitler nach Speer》
- 《人的省份》(1942-1972年)
- 《良心话》(1975年)
- 《目语》(1985年)
- 《钟表的神秘心脏:杂记》(1987年)
- 《Die Fliegenpein》
- 《Nachträge aus Hampstead》
- 《Party im Blitz; Die englischen Jahre》(2003年)
- 《Aufzeichnungen für Marie-Louise》(2005年)
作品在台灣的出版
[编辑]- 陳衛平、黃漢青/譯,《群眾與權力》,板橋市:駱駝,1987年。
- 梁景峰/譯,蔡源煌等人/主編,《卡內提》,台北市:光復,1993年。
- 宋碧雲/譯,《被拯救的舌頭》,台北市:遠景。
- 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編譯委員會/編,《卡內提》,台北市:九華出版。
- 李舒章/譯,《迷惘》,台北市:遠景。
- 林維杰/譯,《聆聽馬拉喀什》,台北市:馬可孛羅,2004年。
- 林維杰/譯,《得救的舌頭:一個青年人的故事1905-1921》,台北市:台灣商務,2004年。
- 楊夢茹/譯,《耳中的火炬:十年的成長歷程1921-1931》,台北市:台灣商務,2004年。
- 黃銘惇/譯,《目光的遊戲:生命史1931-1937》,台北市:台灣商務,2004年。
- 鄭樹森/譯,《耳聞證人》,台北市:允晨文化,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