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
此條目的语调或风格或許不适合百科全書。 (2022年6月1日) |
「寫意」,一般意思為藝術家忽略藝術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強調其內在精神表現的藝術創作風格和手法。「寫意」在中國審美術語中有它的特殊性。強調意在筆先的決定性意義,強調「象」在創作思維中被轉化成為精神性的「意」的範疇的東西;再經過「寫」,經過筆墨如書法那樣的處理,則往往達到更大的藝術高度。[1]「寫意」一詞最初起源於繪畫,興起於北宋,要求在形象之中有所蘊涵和寄寓,讓「象」具有表意功能或成為表意的手段。「寫意」在中國繪畫領域裏有着豐富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內涵,可以說是中國風格及文化精神的代指。
中國水墨畫
[编辑]所謂的「寫意」,無論是夏商周的青銅藝術、彩陶,漢唐的繪畫、雕塑,宋元明清的文人書畫,還是世代傳承的民間美術,自古以來便貫穿在中國傳統的藝術中。
氣勢和意境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 。簡言之,氣勢是作品的內在氣韻或者說作者的精神氣質的外在表現,意境是作者的主觀情感、意象與 外界的客觀景物、物象互相交融形成的藝術境界。意境是由意象構成的。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觀物象變現出來的主觀情意」(袁行霈)《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現代英美意象派詩歌的「意象」(image),是「在瞬間顯現 的理性 與情感的複合體」(龐德),也帶有一定的象徵寓意。在造型藝術領域,意象介於純寫實與純抽象兩極之間,程度不等的偏向其中一極。
中國現當代藝術
[编辑]經過一個世紀的努力奮鬥,中國幾代油畫家花費大量的心血探索油畫與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寫意精神」的融合 。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常玉、顏文樑、潘玉良、朱士傑、龐薰琹等藝術家創作出大量優秀且帶有鮮明中國寫意精神的作品。在杭州藝專的體系中,出現了林風眠、方幹民、吳大羽、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蘇天賜等一批具有中國文化修養與國際影響力的畫家。1949年之後,羅工柳、艾中信、詹建俊、靳尚誼等藝術家不斷在所謂油畫民族化的道路上進行探索。[2]
羅工柳在建國初期便對當時國內流行的蘇式油畫提出「繁、滿、實、摳、膩、死、板」的批評,並極力主張從傳統寫意中國畫中汲取養分,以改造油畫。羅工柳亦在1960年代提出「寫意油畫」的概念,並漸漸得到油畫界的呼應,但寫意油畫真正普遍獲得藝術界的認同,應當是近十年來的事。[3]
參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www.cafa.com.cn,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 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CAFA) ;. 回望他隐去的背影——艾中信的艺术与人生.美院批评-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CAFA.com. www.cafa.com.cn. [2018-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31).
- ^ 文脈傳薪——中國寫意油畫學派名家研究展傳遞“寫意精神”_大公資訊_大公網. news.takungpao.com.hk. [2018-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 ^ 宋永进:写意油画与芥子园画谱的文脉传承. new.qq.com. [2018-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2)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