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鋆

寶鋆
寶鋆像,同治十年攝於總理衙門
寶鋆像,同治十年攝於總理衙門
大清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
籍貫吉林
族裔滿洲
旗籍鑲白旗
字號佩蘅
諡號文靖
出生嘉慶十二年(1807年)
地點不詳
逝世光緒十七年(1891年)
京師
親屬德明阿日(祖父)
景灃(子)、景星(侄)
蔭桓(孙)
出身
  • 道光十八年戊戌科進士出身

寶鋆(1807年—1891年),字銳卿,號佩蘅,晚號群玉山樵,索綽絡氏,滿洲鑲白旗人。晚清大臣,武英殿大学士,进士出身。

生平

[编辑]

寶鋆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咸丰时曾任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同治时,任军机大臣,并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体仁阁大学士。與恭親王文祥等自同治初年掌管樞務,是洋务运动时中央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光绪年间,为武英殿大学士,死后,谥“文靖”。

著有《佩蘅詩鈔》12卷、《同治朝籌辦夷務始末》。早年参与编纂《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又任《清文宗显皇帝实录》总裁官之一,以及《清穆宗毅皇帝实录》监修总裁官。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会试主考官。

道光年间

[编辑]

寶鋆爲道光十八年(1838年)進士,授禮部主事,擢中允。三次升迁至侍讀學士[1]

咸丰年间

[编辑]

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广,寶鋆上疏请求鄰近各省力行堅壁清野之策[2]。咸丰四年(1854年),第十三赛音诺颜汗车林多尔济去世,寶鋆受命前往赛音诺颜部賜奠,謝絕蒙古人赠送的财物,受到蒙古人尊敬。回朝后升任內閣學士[3]。咸丰五年(1855年),调任禮部右侍郎,兼正紅旗蒙古副都統[4],再調戶部。咸豐八年(1858年),主持浙江鄉試时,因扩大录取名额增录官生一名而违反规章制度,被降一級留任,咸丰帝下諭说:“寶鋆向来以果敢自命,也是同样顾及私情。”特别严厉斥责[5]

咸豐十年(1860年),奉命赴天津驗收海運漕糧,又前往通州检查,屡次上疏请求制定杜绝弊端的章程,並弹劾監督貽誤,咸丰帝批准。之后,任總管內務府大臣[4]。時逢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咸豐帝逃往熱河,命提庫銀二十萬兩,修葺行宮。寶鋆認為國用方亟,堅持反對。咸豐帝大怒,准备嚴譴,適逢寶鋆管轄之三山皇家园林被英法聯軍劫掠,咸豐帝降詔深切譴責,降五品頂戴[6][7]。一个月後,因寶鋆巡防北京劳苦,而官复原职,再兼任鑲紅旗護軍統領,又兼署正紅旗漢軍都統、左翼前鋒統領[4]。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帝崩於熱河同治帝回京,寶鋆以戶部右侍郎軍機大臣上行走,旋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8]

同治年间

[编辑]

同治元年(1862年),任正白旗滿洲都統,轉任戶部左侍郎,不久,升任戶部尚書[4]。同治二年(1863年),寶鋆上奏弹劾壽莊公主府首領太監張玉蒼出言无忌,張玉蒼最终被依法处置。同治三年(1864年),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命大臣輪班進講《治平寶鑑》,寶鋆参与其中。清军攻克天京后,寶鋆因辅佐之功,加太子少保,受賜花翎。同治四年(1865年),受命佩帶內務府印鑰。随后以中枢事务繁多,请求解除內務府大臣职务,两宫皇太后批准[9]

自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后,开始设置同文館,学习西學,招来非议。同治六年(1867年),都察院代奏職員楊廷熙上書請求裁撤同文館,奏疏称恭親王奕訢及寶鋆等等人專擅挾持,於是寶鋆同恭親王请求罢值军机听候查办,两宫皇太后溫詔慰留[10]。同治七年(1868年),直隶东部捻军肅清,加軍功二級。同治十一年,調任吏部尚书[11]。同治帝亲政后,加太子太保[4]。同治十二年(1873年),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随后調任兵部尚书,担任體仁閣大學士,管理吏部[12]

光緒年间

[编辑]

光緒三年(1877年),寶鋆晉武英殿大學士[13]。光緒四年(1878年),新疆平定,一并予以優敘。自文祥死后,議論益紛,編修何金壽因旱災弹劾中枢大臣没有尽忠职守,请求加以訓責,两宫皇太后下詔斥责恭親王、寶鋆等人目睹时局艰难,却毫無補救,予以革職,加恩改为留任。光緒五年(1879年),晉太子太傅[4]。又因《清穆宗實錄》完成,将其子景灃提升为郎中,侄子景星 (清朝)賜舉人。光绪七年(1881年),詹事府庶子陳寶琛以星變上奏,专门弹劾寶鋆 ,请求仿效汉朝因灾异免除三公旧例,立即将其罢免,慈禧太后没有同意[14]

光緒十年(1884年)三月,軍機大臣自恭親王以下同日斥罷,慈禧太后下詔说:「寶鋆入直最久,責備宜嚴,姑念年老,特錄前勞,全其末路,以原品休致。」[15]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懿旨加恩,寶鋆改以大學士退休,享受一半俸禄。寶鋆退休後,不时同恭親王在西山遊覽唱和。光緒十七年(1891年)逝世,光绪帝下诏赞扬他「忠清亮直,練達老成」,追赠太保,諡文靖,入祀賢良祠。朝廷提升其子景灃为四品京堂,賜其孫蔭桓为舉人,并派遣貝勒載瀅祭奠[16]

家庭

[编辑]
  • 曾祖色得禮。
  • 祖父德明阿。祖母伊爾根覺羅氏。
  • 父長春。母舒穆禄氏。胞兄骁骑校慶安(妻瓜爾佳氏),其子玉森(妻范氏),孙儿光绪己卯举人、户部郎中錫廉(字潔菴),孙儿护军校錫堃(字載之)。
  • 族兄麟魁,道光六年(1826)進士,兵部尚書。
  • 胞兄寶福(字介田),寶栴(字友梅)。寶森(字香吏);其子景晟(隶鑲白旗滿洲特通額佐領下),妻愛新覺羅氏(父鑲黃旗蒙古副都統奉恩將軍奕慶,先祖恭勤貝勒胤祜即康熙帝之二十二子)。
  • 妻瓜爾佳氏、碧鲁氏。
  • 养子景灃(字東甫,1853-?;生父寶福),光绪三十三年广州将军、光绪三十四年(1908)总管內務府大臣,著有《寶文靖公鋆行述》。妻塞克图氏,总管内务大臣师曾侄女,诺敏 (乾隆进士)玄孙女。
  • 女儿伯蘭(母瓜爾佳氏),嫁光緒丁酉拔貢、内务府正黄旗满洲葉赫顏札氏毓廉(字清臣)(著有《清谿草稿詩集》;胞兄光緒五年(1879)己卯科舉人毓俊(字赞臣),著《友松吟館詩鈔》,妻輝發那拉氏(胞伯道光二十一年进士麒慶);胞兄山西巡撫毓賢;胞姊葉赫顏札氏嫁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嘉慶十三年戊辰(1808)科進士李恩繹之孙李仲山;胞姊葉赫顏札氏嫁鑲紅旗滿洲、光緒乙未科進士舒舒覺羅氏錫鐸(胞兄光緒丁丑科進士錫元);父道光甲午科舉人賡颺;祖父道光丙戌科進士祥安(又祥紱,字履泰),著有《守約齋文集》六卷)。
  • 胞侄景曾。妻馬佳氏(胞兄镶黄旗满洲、咸豐六年(1856年)丙辰科进士紹祺)。
  • 堂侄景星 (清朝),钦赐科举人,任湖北巡抚、福州将军。
  • 孙儿光緒戊戌科進士蔭桓(字笛樓)。
  • 孙女索綽絡氏,嫁光緒丁酉科舉人、镶蓝旗满洲宗室榮文(祖父道光癸未進士、駐藏幫辦大臣海樸,曾祖嘉庆七年进士惠端)。

參考文獻

[编辑]
  1. ^ 清史稿》(卷386):“寶鋆,字佩蘅,索綽絡氏,滿洲鑲白旗人,世居吉林。道光十八年進士,授禮部主事,擢中允。三遷侍讀學士。”
  2. ^ 清史列傳 ,7冊52卷 ,376-384
  3. ^ 清史稿》(卷386):“咸豐二年,粵匪竄兩湖,寶鋆疏請鄰近諸省力行堅壁清野之策。四年,命往三音諾顏部賜奠,謝絕餽贐,外藩敬之。擢內閣學士。”
  4. ^ 4.0 4.1 4.2 4.3 4.4 4.5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198-2號
  5. ^ 清史稿》(卷386):“五年,遷禮部侍郎,兼正紅旗蒙古副都統,調戶部。八年,典浙江鄉試,以廣額加中官生一名,坐違制,鐫一級留任,文宗諭「 寶鋆素以果敢自命,亦同瞻徇」,特嚴斥焉。”
  6. ^ 茅海建.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插图页. ISBN 978-7-108-04281-1. 
  7. ^ 清史稿》(卷386):“十年,命赴天津驗收海運漕糧,復赴通州察視,迭疏請定杜弊章程,並劾監督貽誤,如所請行。任總管內務府大臣,署理戶部三庫事務,會辦京城巡防。時英法聯軍內犯,車駕幸熱河,既至,命提庫帑二十萬兩修葺行宮。寶鋆以國用方亟,持不可。上怒,欲加嚴譴,會所管三山被掠,詔切責,降五品頂戴。”
  8. ^ 清史稿》(卷386):“踰月後,以巡防勞勩,復之,兼鑲紅旗護軍統領,復兼署正紅旗漢軍都統、左翼前鋒統領。十一年,文宗崩於行在。十月,穆宗回京,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並充總理各國事務大臣。”
  9. ^ 清史稿》(卷386):“同治元年,擢戶部尚書。二年,奏劾壽莊公主府首領太監張玉蒼出言無狀,嚴旨逮訊,玉蒼治如律。三年,命大臣輪班進講治平寶鑑,寶鋆與焉。江寧克復,以翊贊功,加太子少保,賜花翎。四年,命佩帶內務府印鑰。尋以樞務事繁,請解內務府大臣職,允之。”
  10. ^ 清史稿》(卷386):“自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始求通知外國語言文字,置同文館,肄習西學,廷臣每以為非。六年,都察院代奏職員楊廷熙上書請撤同文館,語涉恭親王及寶鋆等專擅挾持,於是寶鋆偕恭親王請罷直候查辦,溫詔慰留,勉以不避嫌怨,勿因浮言推諉。”
  11. ^ 清國史 ,10冊 ,651-654
  12. ^ 清史稿》(卷386):“七年,直東捻匪肅清,加軍功二級。十一年,調吏部。穆宗大婚禮成,加太子太保。十二年,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尋調兵部,拜體仁閣大學士,管理吏部。”
  13. ^ 《清代职官年表》第一册,第115页:“宝鋆,(兼翰掌)二、己巳、十九、4.2;体仁改。”
  14. ^ 维基文库中的相關文獻:《清史稿》(卷386):“光緒三年,晉武英殿大學士。四年,回疆肅清,被優敘。寶鋆自同治初年預樞務,偕文祥和衷翊贊,通達政體,知人讓善,恭親王資其襄助,至是朝列漸分門戶。文祥既歿,議論益紛,編修何金壽因旱災劾樞臣不職,請加訓責,詔斥恭親王、 寶鋆 等目擊時艱,毫無補救,嚴議革職,加恩改留任。五年,以題穆宗神主,加太子太傅,復以實錄告成,推恩其子景灃晉秩郎中,姪景星 (清朝)賜舉人。七年,庶子陳寶琛以星變陳言,專劾 寶鋆 ,請仿漢災異策免三公故事,立予罷斥。詔曰:「 寶鋆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有年,尚無過失。陳寶琛謂其畏難巧卸,瞻徇情面,亦不能確有所指。惟既有此奏,自平時與王大臣等議事未能和衷共濟,致啟人言。該大學士受恩深重,精力尚健,自當恪矢公忠,勉圖報稱,務宜殫精竭慮,力戒因循積習,用副委任。」 ”
  15.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198-3號. [2019-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16. ^ 维基文库中的相關文獻:《清史稿》(卷386):“十年三月,軍機大臣自恭親王以下同日斥罷,詔:「寶鋆 入直最久,責備宜嚴,姑念年老,特錄前勞,全其末路,以原品休致。」十二年,皇太后懿旨加恩,改以大學士致仕,賞食半俸。 寶鋆退休後,時偕恭親王居西山游覽唱和。年逾八十,恩賚猶及。十七年,卒。遺疏入,詔褒其「忠清亮直,練達老成」,贈太保,祀賢良祠,擢子景灃四品京堂,賜孫蔭桓舉人,遣貝勒載瀅奠醊,飾終之典,視在位無所減,諡文靖。”

外部連結

[编辑]
官衔
前任:
英桂
清朝兵部滿尚書
同治十三年八月癸酉 -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己酉
1874年9月13日 - 1874年12月18日
繼任:
賡壽
前任:
文祥
吏部滿尚書
同治十一年六月甲子-同治十三年八月癸酉
1872年7月16日 - 1874年9月13日
繼任:
英桂
前任:
瑞常
清朝戶部滿尚書
同治元年二月辛酉 - 同治十一年六月甲子
1862年3月8日 - 1872年7月16日
繼任:
宗室載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