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舍
印度古代用法有摩陀耶提舍(中印度)、婆羅賀摩犀提舍(Brahmāsideśa,西印度)等。[3]
今日用法例如“提舍地區”現專指摩訶剌侘提舍;鹏茄提舍則是大孟加拉地區,其中孟加拉國(東孟加拉)在孟加拉語中稱“鹏罗提舍”(Bangladesh);“梵摩提舍”是緬甸的梵名;崛阇罗提舍則指德里蘇丹國佔領之前的古吉拉地區。
四提舍
[编辑]同名異音
[编辑]提 舍佛的名號與本條目所述“提 舍”不相關;- 優波提舍(梵文:𑖄𑖢𑖟𑖸𑖫)中的“-提舍”、缽喇底提舍那(梵語:prati-deśana)中的“提舍那”與本條目所述“
提 舍”雖在梵語漢語中均同音但意義不同(前兩者屬音素但不構成語素)。
參考
[编辑]- ^ 杨贵谊; 陈妙华. 马来语大词典. 世界书局. 1988: 302. ISBN 967998401X.
- ^ 梁立基. 新印度尼西亚语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1989: 155. ISBN 9787100008037.
- ^ 黄心川主编.《南亚大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第400页
- ^ 拓通摭。梵語「拓鬪」(catur,四)音近現代北方話的「佳嘟爾」,唯網上的「佳(拓)鬪」被錯誤地理解爲「佳拓鬪」而產生了「佳拓鬪提舍」這一今古譯混用的訛傳。「佳」在中古漢語、部分山東話、南部吳語、客贛方言、福建話、嶺南話中聲母均爲塞音,不可用作IAST「ca」的音譯。
- ^ 《续高僧传》卷二《達摩笈多传》:“又云招提者亦訛略也……此云四方。謂處所為四方眾僧之所依住也”
- ^ 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六十四:「招提:譯云四方也,招,此云四,提,此云方,謂四方僧也。一云招提者,訛也,正言柘鬪提奢,此云四方,譯人去‘鬪’、去‘奢’,‘柘’復誤作‘招’,以‘柘’、‘招’相似,遂有斯誤也。」(CBETA 2022.Q1, T54, no. 2128, p. 734c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