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单位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7年8月5日) |
時間單位是測量時間所用的基本單位,是任何特定的时间间隔,用作测量或表达持续时间的标准方式。从大到小排列分别為千年、世紀、年代、年、季度、月、旬、星期、日、时辰、小时、刻、字(福建和廣東地區用法)、分、秒、毫秒(ms)、微秒(µs)、奈秒(ns)、皮秒(ps)、飛秒(fs)、阿秒(as)、仄秒(zs)、幺秒(ys)。
这些单元彼此之间没有一致的关系,需要插入。例如,一年不能分为 12 个 28 天的月份,因为 12 乘以 28 等于 336,远低于 365。公历中定义的年份为 365.2425 天,必须使用闰日和闰秒进行调整。因此,出于科学目的,这些单位现在都被定义为秒的倍数。基于秒数量级的时间单位包括微秒和毫秒。
历史
[编辑]大多数历史社会使用的自然计时单位是日、太阳年和阴历。这些历法包括苏美尔历、埃及历、中国历、巴比伦历、古雅典历、佛历、印度历、伊斯兰教历、冰岛历、玛雅历和法国共和历。
现代历法起源于罗马历,后来演变为儒略历,然后演变为格里历,也就是公历。
列表
[编辑]单位 | 时间长度 | 备注 |
---|---|---|
普朗克时间 | 5.39 x 10−44 s | 光在真空传播一个普朗克长度所需的时间。理论上為时间最小可测量量。 |
亏秒 | 10-30s | |
柔秒 | 10-27s | |
幺秒 | 10−24s | |
仄秒 | 10-21s | 科学家测量出史上最短时间单位:247仄秒,一个光粒子穿过一个氢分子所需要的时间。1秒对它来说像是亿万年 |
阿秒 | 10−18 s | 目前可测量的最短时间;原子外场电子的运动特征时间。 |
飞秒 | 10−15 s | 超快脉冲激光的脉宽;可见光的光周期;分子振动周期。 |
皮秒 | 10−12 s | 分子转动周期。 |
纳秒 | 10−9 s | 分子荧光辐射时间。 |
微秒 | 10−6 s | |
毫秒 | 10−3 s | |
秒 | 1 s | 国际单位制时间单位;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
分 | 60 s | |
字 | 5分 | 中國福建、广东等地用法 |
刻 | 15分 | |
小时 | 60分 | |
时辰 | 2小时 | 中国古代1时辰合今2小时 |
天、日 | 24小时 | |
週、星期 | 7天 | |
旬 | 10天 | 中国古代10天称1旬 |
月 | 28–31天 | |
季 | 3(个)月 | 1年分四季 |
年 | 12(个)月 | 一年为 365.2425 天;亦稱「歲」、「載」、「晉」、「稔」 |
平年 | 365天 | 52個星期1天 |
閏年 | 366天 | 52個星期2天,四年一次閏年 |
年代 | 10年 | 亦稱「秩」 |
紀 | 12年 | |
世 | 30年 | 《说文》:“三十年为一世。” |
甲子 | 60年 | |
世纪 | 100年 | |
千紀、千年 | 1000年 | |
时 | 小于期 | 见地质年代,国际地层委员会(ICS)不使用 |
期 | 数百万年 | 见地质年代 |
世 | 数千万年 | 见地质年代 |
纪 | 数千万至数亿年 | 见地质年代 |
代 | 数亿年 | 见地质年代 |
宙 | 大于5亿年 | 见地质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