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方
李經方 | |
---|---|
大清郵傳部左侍郎(署) | |
籍貫 | 安徽省廬州府合肥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伯行[1] 号:端甫[1] |
出生 | 咸豐五年(1855) |
逝世 |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78—79歲)) |
親屬 | |
出身 | |
| |
經歷 | |
著作 | |
李经方(1855年—1934年9月28日),字伯行[1],号端甫[1],清末民初官員、企業家,安徽合肥县磨店(今属肥东县)人,李鴻章養子,著有《李袭侯遗集》、《安徽全省铁路图说》等。
本為李鴻章姪子,後過繼鸿章,長期任李鴻章祕書翻譯等職,臺灣割讓時,曾任「割臺專使」,由於怕被憤慨的臺灣人刺殺,在基隆外海與日本官員辦理交割。後任駐英大使、邮传部左侍郎、邮政总局局长等官,中華民國建國後,棄政事轉而經營實業。岳父张集馨。
生平
[编辑]李经方原為李鴻章六弟李昭慶之子。同治元年(1862年),李鴻章年過四十仍膝下無子,故李昭慶將李经方過繼給李鸿章,李鸿章稱之為“大兒”。
光緒三年(1877年),李經方與大弟李經述在天津直隸總督衙門讀書,以洪汝奎為師。光緒十六年(1890年),任驻日本公使[4]。光緒二十年 ( 1894年 ),中日黃海海戰 (大東溝海戰) 爆發,李經方返國。
次年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经方隨鴻章赴日本山口縣赤馬關議和,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為「交割臺灣全權大臣」(「割臺專使」)[6]。6月1日16時李經方乘德國輪船公義號抵臺。6月2日偕同翻譯盧永銘、陶大均在基隆三貂角外海,與日本政府派任第一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海軍大將簽署《交接臺灣文據》[12][13]。文件規定:“‘臺灣全島、澎湖列島之各海口及各府縣所有堡壘、軍器工廠及屬公物件’,全部交給日本。”李經方選在基隆外海的日本軍艦上辦理交割主權,避開怨民[14],樺山曾問經方「為何不上岸簽署」,經方表示「臺灣人非常憤慨,怕被暗殺」。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任清廷商约大臣[9]。兩年後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出任使英大臣[10]。宣統三年(1911年)调任邮传部左侍郎[11],在与洋人极力争取后,由李经方兼任中国第一任邮政总局局长。
宣統退位後,转向实业,1933年立下遺囑,明定遺產分配方案,在合肥、巢縣、六安、霍山都有大量房地產,1934年去世。
影視作品
[编辑]參見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注释
[编辑]脚注
[编辑]- ^ 1.0 1.1 1.2 1.3 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 ,下冊 ,1028
- ^ 百年家族-李鴻章 ,212
- ^ 清實錄:德宗景皇帝實錄 ,287卷 ,828-1
- ^ 4.0 4.1 清實錄:德宗景皇帝實錄 ,287卷 ,828-1
- ^ 清實錄:德宗景皇帝實錄 ,298卷 ,950-2
- ^ 6.0 6.1 清史稿校註 ,2冊24卷 ,968
- ^ 清實錄:德宗景皇帝實錄 ,488卷 ,450-1
- ^ 清實錄:德宗景皇帝實錄 ,498卷 ,583-2
- ^ 9.0 9.1 清史稿校註 ,2冊24卷 ,1007
- ^ 10.0 10.1 清史稿校註 ,10冊219卷 ,7609-7612
- ^ 11.0 11.1 清史稿校註 ,8冊203卷 ,6241
- ^ 【民報】【專文】120年前的台灣獨立戰爭. www.peoplenews.tw. [2019-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2) (中文(臺灣)).
- ^ 依約接收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 臺灣歷史檔案資源網. archives.ith.sinica.edu.tw. [2019-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2).
- ^ 清·思痛子,《台海恩慟錄》(卷1):“越四日,李經芳偕倭頭來台交割,停輪滬尾口外;海關稅司馳書來告,陳季同與李有舊,急寓書勸勿登岸。李亦恐台民之怒己也。”
- ^ 《清史稿·列傳二百三十九》
官衔 | ||
---|---|---|
前任: 黎庶昌 | 出使日本国钦差大臣 1890年-1891年 | 繼任: 汪鳳藻 |
前任: 汪鳳藻 | 出使日本国钦差大臣 1892年 | 繼任: 汪鳳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