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村街道

梅花村街道
街道
位于梅花村街道的杨箕地铁站
位于梅花村街道的杨箕地铁站
坐标:23°07′49″N 113°17′56″E / 23.13032°N 113.29884°E / 23.13032; 113.29884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级行政区越秀区
村级区划单位数
面积
 • 总计1.73 平方公里(0.67 平方英里)
人口
 • 常住人口7.53万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行政区划代码44 01 04 013
电话区号+86 (0)20

梅花村街道中國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下辖的一个街道[1],位于越秀区东部。以辖区内的梅花村得名。辖区总面积1.73平方公里,下辖15个社区,常住人口7.53万人。

范围

[编辑]

梅花村街位于原有的东山区的东部,东起广州大道,邻接天河区;西至达道路和福今路,与东湖街和农林街相连;南边一直延伸到东兴南路和寺右村边,再过去便到东湖街;北边达到东风东路,与黄花岗街相邻。

行政区划

[编辑]

梅花村街道下辖以下地区:[2]

福今社区、​梅花村社区、​水均社区、​共和西社区、​西元岗社区、​共和社区、​共和东社区、​共和苑社区、​中山一社区、​东兴南社区、​东兴中社区、​梅东社区、​东风二社区、​环市东社区和杨箕社区

政制沿革

[编辑]
梅花村、共和村(左上)和杨箕村(右)卫星图(1966年)

在明清两代,梅花村地段属于番禺县的鹿步巡检司管辖的范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巡警总局改组,该地区改属新城区,宣统二年(1910年),又变成属于警察四区的辖区。1921年,广州市政厅成立,梅花村街所在的地域归东山区公所管理。1949年后,现在的梅花村街道所有区域曾经分属农林街、东湖街和黄花岗街管辖,杨箕村一带则是归原广州市郊区管辖。1986年1月梅花村街道办事处正式成立。[3]

直到20世纪50年代,梅花村街道地域都属于城郊的农村。1953年衡阳铁路局南迁广州,在原共和墟一带通过“自建公助”的方式新建职工家属区[4][5]

因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6],2005年8月1日,“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南街道杨箕社区居民委员会”更名为“广州市东山区梅花村街道杨箕社区居民委员会”[7][8]

梅花村

[编辑]
原天主教安老院,現為省委工程隊駐地,被列入廣州市歷史建築名單
模範住宅區時代建設的別墅之一,現門牌梅花村29號,廣州市歷史建築之一

梅花村前身為福音村,由基督教徒何禮匡、馮活泉率先開發,其南北向道路命名為「福音路」(今為福今路),後來兩人早逝,國民政府收回建設模範村。

改造由留美市長林雲陔主持,以英國田園都市新式住宅區為榜樣,為當時竹絲崗,馬棚崗等地域住宅區規劃一部分,住宅設計由當時特別市改工程專員室袁夢鴻陳啟元羅明橘等大師設計。福音村初始改造後,定名安老院南模範住宅區,即之後的模範村、梅花村。

陳濟棠陳維周林翼中餘漢謀孫科林雲陔李揚敬繆培南香翰屏林逸民李漢魂鄧龍光陳玉琨周寶衡陳慶雲杜益謙黃光銳張達周景臻李務滋等20多位國民政府軍政要員曾陸續在此興建西洋式樓房住宅。[9]

1928年,时任广东省省长陈济棠在梅花村一带建筑官邸,公館占地達5 610平方米,有樓房4幢,建築面積約2 000平方米,院內有大片草地,設置假山、六角亭等,環境幽靜別致。陈济棠同时修筑了一条马路,还在路旁栽植梅树。1932年,公馆建成。每逢冬季,梅花迎寒盛开,于是被人称为梅花村[3]。另一种说法是国民党主政大陆时期,不少达官贵人,包括陈济棠、陈维周孙科于梅花村建私宅。由于当时国民党高级军官的大礼服上以梅花和金辫区分级别,因此被戏称为梅花村[10]

1949年7月至9月,蒋介石曾在陈济棠的官邸召开一连串国民党中常会,并和李宗仁会见。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蒋介石就住在梅花村[10]陈济棠官邸位于中山一路中段北侧梅花村内,现在仍然保留着,为四层近代花园式楼房,占地面积达到5610平方米[3]。1993年8月,陈济棠官邸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0]

2009年,梅花村街道决定斥资4000万修整街容,种植一百余棵梅花树,以及充分利用附近的广东省气象局的资源,在福今路建设一条气象科普街。[11]

戴缙夫妇墓

[编辑]

街道内的象栏岗有明代成化年间南京工部尚书戴缙夫妇合葬墓。该墓于1957年(一说1956年)被发现,是分室合葬墓,出土文物六十件。[12][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2023年越秀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2. ^ 2023年梅花村街道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3. ^ 3.0 3.1 3.2 3.3 《东山区志·地理建置》梅花村街
  4. ^ 共和村,一代广铁人的归宿. 羊城网. 2018-09-09 [2020-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1). 
  5. ^ 許紹基. “自建公助”是解决职工住宅問題的一个好办法. 中国劳动. 1958. 
  6. ^ 广州市撤销东山区芳村区 新设南沙区萝岗区. 南方都市报. 2005-05-21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7) –通过新浪网. 
  7. ^ “飞地”杨箕如愿改“姓”东山(图). 新快报. 2005-08-01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2) –通过新浪网. 
  8. ^ 广州行政区划调整整体交接今开始(图). 大洋网-广州日报. 2005-08-01 [2024-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7) –通过新浪网. 
  9. ^ 《东山区志·城区建设》
  10. ^ 10.0 10.1 10.2 广州梅花村:蒋介石度过平生最难受的一天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2010年7月2日查阅.
  11. ^ 百树梅花点缀梅花村[失效連結],2010年7月2日查阅.
  12. ^ 明 广州 戴缙夫妇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0年7月2日查阅.
  • 梅花村街,越秀区政府网站,2008年9月4日造访。

Template:東山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