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丑之助
森丑之助 | |
---|---|
出生 | 大日本帝国京都府京都市五條室町 | 1877年1月16日
逝世 | 1926年7月4日 東海 | (49歲)
国籍 | 大日本帝国 |
母校 | 長崎商業學校 (今長崎市立長崎商業高等學校)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人類學、地理學、博物學、探險家 |
机构 |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 (今國立臺灣博物館)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森 丑之助 |
假名 | もり うしのすけ |
平文式罗马字 | Mori Ushinosuke |
森丑之助(日语:森 丑之助/もり うしのすけ Mori Ushinosuke,1877年1月16日—1926年7月4日),又常以森丙牛、森為筆名發表文章,是一位生於日本京都五條室町的博物學家,最高學歷為長崎商業學校肄業,18歲時以陸軍通譯身份到臺灣,進行調查研究工作,直至1926年搭乘內臺航路輪船途中失蹤。其研究踏查範疇不僅止於臺灣原住民、民俗物件、考古的人類學調查,於植物的採集與研究也多有涉略,是日本時代初期的臺灣博物學家,也因為對於臺灣原住民研究的熱愛和貢獻,被譽為「臺灣蕃界調查第一人」。其所採集之標本,多藏於國立臺灣博物館。
生平
[编辑]森丑之助早年就讀於長崎商業學校(今長崎市立長崎商業高等學校),16歲輟學離家,開始過著漂泊的生活。
1895年5月,以陸軍通譯身分前往臺灣,實地研究台灣原住民;多次走遍台灣全島,探訪當地部落,收集不少人類學、歷史學、民俗學、考古學、植物學、地理學資料並整理成書。有「台灣蕃通」、「台灣蕃社總頭目」的稱號。
1900年,森丑之助與鳥居龍藏在臺灣山地進行人類學調查時,臨時興起攀登新高山的念頭,在忍受兩天幾乎斷糧的危機後,一行人越過塔塔加鞍部,經前峰、西峰,於4月11日早上登上其主峰。[1]
1915年5月17日布農族拉荷·阿雷引發大分事件後,森丑之助倡議非鎮壓式的理蕃事業並賦予原住民自治權。1923年9月1日,由於關東大地震影響,存放在東京(西麻布)家中的大量臺灣原住民相關資料和未出版的手稿毀於火災。[2]
1926年7月,森丑之助搭乘內臺航路輪船「笠戶丸」;途中,在7月4日失蹤,官方判定是跳海自殺,然而並沒確鑿證據,享年49歲。[2]
評價
[编辑]宮本延人讚其「早期台灣原住民研究的第一人」;鳥居龍藏讚其「台灣蕃界調查第一人」。
佐藤春夫——《殖民地之旅》〈霧社〉(1925年2月6日HS生記)十三:“其後,再經過三天左右,我到台北。成了《台灣蕃族誌》作者家裡的客人。這次旅行,我受到這個人的幫忙最多。旅行的日程也是他親手為我安排的。另外,把我介紹給S民政長官的,也是這位M氏(森丑之助)。他是一個隱姓埋名的好學之士,同時也是一個探險的實地踏查者,據說,對這個島上的蕃山踏查,沒有比他更深入的了,而且最令人吃驚與肅然起敬的,乃是他在踏查時,始終身不帶寸鐵。………”
著作典藏與出版
[编辑]至2011年10月20日已知者:
- 森丑之助/著,《集集拔仔庄間中央山脈橫斷探險報文》,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收藏。
- 森丑之助、中井宗三/著,《台灣山岳景觀》,臺北:新高堂,大正2年,1913年。
- 森丑之助/著,《台灣蕃族圖譜》第一、二卷,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大正4年,1915年。
- 森丑之助/著,《台灣蕃族誌》第1冊,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大正6年,1917年。
- 森丑之助/著、宋文薰/譯,《台灣蕃族圖譜》,台北市:南天書局,1994年。
- 森丑之助/著、楊南郡譯註《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台北市:遠流出版社,2000年。
其他待確定者:
- 阿眉蕃語集
- 台灣蕃人寫真集
相關研究
[编辑]- 楊南郡、宮岡真央子、宮崎聖子等人/著,《幻の人類学者:森丑之助:台湾原住民の研究に捧げた生涯》,東京:風響社,2005年。
- 國立臺灣博物館常設展覽〈發現臺灣: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及其展覽專書[3]:該展覽討論當時稱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初創立的20世紀初,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擅場的「發現年代」重新審視那些奠定今日臺博館收藏基礎、形塑臺博館風貌的博物學發現、發現者、與發現傳統。而森丑之助的故事及其蒐藏標本則於第一單元「發現之道」展現,勾勒出那一代博物學家強調親身實地踏查—即所謂「知識是人走出來的」之調查傳統。[4]
相關詞條
[编辑]腳註
[编辑]- ^ 關於這一段紀錄,請參閱森丑之助箸《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p.262~271,及鳥居龍藏箸《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p.315~318,p.333~336
- ^ 2.0 2.1 笠原政治. 文化人類学の先駆者・森丑之助の研究. 科学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C)(2)研究成果報告書, 課題番号12610307. 橫濱國立大學人間教育科学部. 2002.
- ^ 李, 子寧; 吳, 佰祿; 歐陽, 盛芝; 方, 建能; 許, 毓純; 李, 金賢; 陳, 英豪. 發現臺灣: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 台北市: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17. ISBN 9789860538304.
- ^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官網. 2023-03-29 [2023-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