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沙連之役
水沙連之役 | |||||||
---|---|---|---|---|---|---|---|
居住於日月潭的邵族男性,攝於1950年代 | |||||||
| |||||||
参战方 | |||||||
清朝 | 邵族水裡社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吳昌祚 王汧 何勉 | 邵族:骨宗 | ||||||
参战单位 | |||||||
兵勇 民壯 熟番 | 邵族:水裡社 (日月潭水沙連地區) 泰雅族:貓里眉社 (烏溪的眉溪上游) | ||||||
兵力 | |||||||
兵勇:多於610名 民壯:約250名 熟番:多於930名 | 水裡社:麻思弄、拔思弄、水里萬等等 貓里眉社:阿密氏貓著 (實際數量不詳) | ||||||
伤亡与损失 | |||||||
不詳 | 不詳,至少一死(卓肉) |
雍正三年至四年間(1725年-1726年),當時屬於福建省的臺灣中部地區面臨骨宗事件的出草威脅不斷,清廷決意在雍正四年(1726年)興兵鎮壓,年中開始徵召軍隊及壯丁,並結合平埔族人、布農族、泰雅族、賽德克族組成數千人的討伐軍隊,同年12月3日委臺廈道道員吳昌祚為總統,分南、北兩路進攻犯事的水社(今日月潭地區),並於同月16日擒獲骨宗等主事者而迄,史稱水沙連之役。[1]
背景
[编辑]雍正三年(1725年)農曆八月至雍正四年(1726年)十二月間,水沙連地區各社原住民以邵族水社頭目骨宗為首,於今臺中南屯、彰化社頭、雲林斗六一帶傷人或出草[2],造成死亡人數為62人、耕牛140頭、焚燒房屋近百間。[1]
戰略
[编辑]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官方原本採取嚴禁漢民入番界、不積極反抗之政策,但因內山原住民出山殺人案件層出不窮,官方遂轉變立場。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福州將軍署理閩浙總督宜兆熊上奏「以番攻番」之計,提出逮捕首犯一、二名以示威鎮、其餘者撫綏的戰略(順者撫之,抗者剿之)[3],獲得雍正皇帝許可,地方當局開始規劃水沙連用兵大略。[1]:89
討伐水沙連原住民的部署至雍正四年八月已然完成,時任閩浙總督高其倬與福建巡抚毛文銓於八月十日特召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臺廈道)吳昌祚往閩,當面詳問用兵之計,並委吳昌祚為總統,令其於十一月返臺後開始發動。[1]:89-90
部署
[编辑]水沙連之役採兩路進發,一為南港(烏溪上游支流)一路、二為北港(亦為烏溪上游支流)一路,而以吳昌祚率領的南路軍為主力,後勤支援、辦運軍糧由彰化縣知縣張縞負責,巡臺御史索琳隨軍進剿:[1]:100-103
南路軍
[编辑]統兵官弁 | 兵力 | 任務 |
---|---|---|
臺廈道:吳昌祚 臺灣鎮右營守備:張文耀 千總:傅雲章 臺灣府經歷:左思源 綠營功加:朱紹雄等七員 效力外委:王廷桂 | 兵勇180人 民壯100人 熟番280人 | 自竹腳寮(估在今竹山處)進督入山 |
淡水營守備:鍾日陞 把总:游金闕 | 兵勇200人 熟番300人 | 在竹腳寮候令、進發 |
千總:蔡彬 把總:莊子俊 | 兵勇100人 熟番50人 | 尾後接應 |
彰化縣知縣:張縞 | 派撥熟番 | 負十日兵糧隨行 |
北路軍
[编辑]統兵官弁 | 兵力 | 任務 |
---|---|---|
淡水同知:王汧 | 兵勇100人 民壯150人 | 由北港南投社(今南投市一帶)抄入巢穴後,候令進發 |
北路營參將:何勉 千總:呂奕 把總:王提 | 兵勇200人 | 聯絡接應 |
守備:楊鈐 | 兵勇100人 | 駐紮朴仔籬社(今臺中石岡一帶,屬巴宰族[4]) |
把總:任林五 | 兵勇50人 | 駐紮貓霧拺社(今臺中南屯一帶,屬拍瀑拉族[5])接應備援 |
後勤
[编辑]統兵官弁 | 兵力 | 任務 |
---|---|---|
千總:劉弘量 | 不詳 | 彈壓彰化縣治 |
把總:陳士祥、鄭捷 效力外委:阮邦貴 臺灣縣縣丞:馬麟趾 | 兵勇80人 | 駐守竹腳寮 供給兵糧 |
總編制
[编辑]文職 | 巡臺御史一名、臺廈道一名、同知一名、知縣一名、府經歷一名、典史一名、縣丞一名 |
---|---|
武職 | 參將一名、守備三名、把總六名、功加七名、效力外委二名 |
兵勇 | 多於610名 |
民壯 | 約250名 |
熟番 | 多於930名 |
進軍
[编辑]根據巡臺御史索琳〈奏報剿撫生番以保民命事(雍正五年正月十二)〉奏摺,南路軍行軍路線如下:[6]
日程 | 行軍進度 | 安營地點 |
---|---|---|
雍正四年(1726年) 11月2日 | 吳昌祚自閩返臺,開始啟動作戰計畫 | |
11月16日 | 吳昌祚調動官兵諸社,自府治(今臺南市)啟程 | |
11月18日 | 索琳自察院署出發 | |
11月26日 | 索琳進入土牛番境,抵達竹腳寮,與吳昌祚會合於虎尾溪畔 | 虎尾溪陽 |
12月3日 | 與「北路軍」同日出兵,並約於水沙連境內中港水裡社集合 | 稷稷社舊基 |
12月4日 | 社仔社滕可宗招引麻思丹社土官田仔等來歸,遂隨軍招撫附近部落 | 武滑納埔 |
12月5日 | 滕可宗前導清軍渡溪至外麻里關溪 | 越麻里嶺北 |
12月6日 | 陳武峨 | |
12月7日 | 決里社土官阿龍帶領毛翠社土官卑蠟等來歸,遂隨軍招撫附近部落 | 外北甲之決里社 |
12月8日 | 田仔社土官新來田帶領中港貓蘭社、伊力社二社土官來歸 外北甲地勢險要,軍糧不便運濟,令趙大章領守民壯100名接散兵糧 | |
12月9日 | 田仔社土官新來田替清軍開導前路 周遭迎順歸附計有14社,僅有骨宗一社(水裡社)未降 水裡社因處日月潭,背山枕湖,官軍渡湖不易,現場趕製槳棹造船 | 水裡社之中港(溪)南岸 |
12月11日 | 官軍延至今日渡湖進攻水社部落 南路軍守備鍾日昇、千總蔡彬搜出首級85顆 又有人頭皮四張、人手一隻與若干衣飾,並焚其寮社倉穀 | |
12月13日 | 骨宗、麻思弄等人被北路軍(何勉)軍前擒獲 | |
12月14日至16日 | 清軍持續對出草涉事者展開清查逮捕 包括骨宗在內,共計麻思弄、拔思弄、水里萬等21名涉案生番(一名生番卓肉亡故) 吳昌祚差遣千總蔡彬押交臺灣府發禁在案 | |
「水沙連之役」自12月3日出兵,12月16日拿獲人犯迄,計14日而終。 |
北路軍由淡水同知王汧、參將何勉領軍,亦同南路軍於雍正四年(1726年)12月3日從南投社啟程,行經蛤裏難社(今南投埔里),沿途招撫哈裏難社、貓里眉外社、貓里眉內社、挽蘭社、眉加臘社、哆羅郎社、斗截社、平了萬社、佛谷社、致霧社等十社,沿北港溪順利抵達水裡社與南路軍會合;因巡臺御史索琳並未隨北路軍同行,所以奏摺中並未留下北路軍詳細進軍紀錄。[1]:90-92、96[2]
落幕
[编辑]- 12月17日,監軍索琳先行離開水裡社,東至西循竹腳寮渡虎尾溪,經南投社、北投社(今南投草屯)、猫羅社(今彰化芬園)與半線社,安然返回彰化縣縣治。[1]:96
- 總統吳昌祚持續駐留山區,下令調查南港、北港、中港各處番口,要求諸社輸糧納餉,其中貓里眉社(泰雅族)押解涉案兇番阿密氏貓著至軍前,後亦押交臺灣府發禁。[1]:92、96
- 水沙連周遭諸社(含邵族、布農、泰雅、賽德克族)沿路被招撫,表達願意納番餉者各社人口共4,445名。[1]:104
- 12月27日,吳昌祚率同何勉、王汧循蛤裏難社(今埔里)下山,並在半線社與索琳會合,戰事乃平。
- 首犯骨宗與貓著被判處斬立決,二犯被押解至北路番子山口,梟首示眾。拔思弄等十三人則判處斬監候,又水里萬等五人照為從例枷責,發落於省城之中永久監禁。[7]
相關條目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陳哲三. 〈水沙連之役及其相關問題〉 (PDF).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2009, (18) [2018-12-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20).
- ^ 2.0 2.1 簡史朗. 骨宗事件.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09 [2018-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3) (中文(臺灣)).
- ^ 〈宜兆熊:奏報請撫臺灣生番摺(雍正四年正月三日)〉.《宮中檔雍正朝.第五輯》. 台北市: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78: 501 (中文(臺灣)).
- ^ 潘, 稀祺. 〈漢化的熟蕃-平埔巴宰族群〉. 臺灣教會公報社. [2018-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4).
- ^ 簡, 史朗. 〈推翻百年來分類 簡史朗:貓霧拺屬拍瀑拉〉.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2016-10-18 [2018-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4) (中文(臺灣)).
- ^ 〈索琳:奏報剿撫生番以保民命事(雍正五年正月十二)〉.《宮中檔雍正朝.第七輯》. 臺北市: 國立故宮博物館. 1978: 288–292 (中文(臺灣)).
- ^ 〈高其倬:奏報審辦臺灣兇番摺(雍正五年四月四日)〉.《宮中檔雍正朝.第七輯》. 台北市: 國立故宮博物館. 1978: 892–894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