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赫·巴列維
法拉赫·巴列維 | |
---|---|
伊朗皇后 | |
在位 | 1959年12月21日 - 1979年2月11日 (19年52天) |
出生 | 伊朗德黑蘭 | 1938年10月14日
配偶 |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
子嗣 | 禮薩·巴勒維 法拉納茲·巴列維 阿里-禮薩·巴列維 勒伊拉·巴列維 |
父親 | 索勒布·帝巴 |
宗教信仰 | 伊斯兰教 |
簽名 |
法拉赫·巴列维(波斯語:فرح پهلوی,Farah Pahlavi;1938年10月14日—),出嫁前的本名为法拉赫·蒂巴(波斯語:فرح دیبا,Farah Diba),伊朗皇后,是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第三任妻子和遺孀。
出生
[编辑]法拉赫·巴列維出生在德黑蘭,原名法拉赫·帝巴,是家中獨生女。父親索勒布·帝巴為軍人,曾留學法國聖西爾軍校。祖父為伊朗外交官,曾出使俄國。父親早逝。
教育與婚姻
[编辑]她曾在德黑蘭的法國學校讀書,並且到巴黎的特殊建筑学院攻讀建築學。1959年她在伊朗駐法國大使館晉見了剛離婚的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沙王。同年夏天她回國後開始與沙王交往,二人在該年12月21日結婚。他們育有四個孩子:
- 禮薩·巴勒維皇太子(1960年10月30日出生)
- 法拉纳兹·巴列維公主(1963年3月12日出生)
- 阿里-禮薩·巴列維王子(1966年4月28日-2011年1月4日)
- 勒伊拉·巴列維公主(1970年3月27日-2001年6月10日)
末代皇后生涯
[编辑]在伊朗的藝術與文化貢獻
[编辑]成為皇后後,法拉赫致力於文化和藝術事業,包括創立許多文化和機構中心,包括兒童與青少年發展研究所、德黑蘭當代藝術博物館、設拉子藝術節及德黑蘭市劇院。
伊朗革命和流亡
[编辑]1979年1月16日,面對伊朗伊斯蘭革命,法拉赫皇后與她丈夫逃離伊朗,他們的子女已被送往美國。二人首先前往埃及,後來短期居住在摩洛哥、巴哈馬、墨西哥、美國及巴拿馬,最後又回到埃及,直到國王在1980年7月27日病逝。幾年後,法拉赫·巴列維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買房子,但其女勒伊拉·巴列維公主死後就不再居住。2001年她又在馬里蘭州波托馬克置產,與其子禮薩·巴勒維皇太子為鄰。
著作
[编辑]在2003年,法拉赫·巴列維出版回憶錄《持久的愛:我與沙王的生活》,2004年由美國米拉麥克斯圖書公司出版,吸引了國際興趣,在歐洲十分暢銷。
注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法拉赫·巴列維 出生于:1938年10月14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索拉雅·伊凡迪亞利-巴克提亞利 | 伊朗皇后 1959年12月21日-1979年2月11日 | 君主制覆滅 |
王位覬覦者 | ||
新頭銜 | — 名义上的 — 伊朗皇后 1979年2月11日-1980年7月27日 继位失败原因: 伊朗革命 | 空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