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 (泰國)
民主黨 พรรคประชาธิปัตย์ | |
---|---|
领袖 | 差林猜·西翁 |
秘书长 | 德特·考通 |
首席顧問 | 川·立派 |
成立 | 1946年4月5日 |
青年组织 | 民主黨青年行動[1] |
意識形態 | 君主立宪制 保守自由主义[2] 古典自由主义[3][4][5] 泰國民族主義[2] |
政治立場 | 中间偏右[6][7][8][9] |
国际组织 | 國際自由聯盟 |
大陸聯盟 | 亞洲自由民主聯盟 |
官方色彩 | 藍色 |
口號 | สจฺจํเว อมตา วาจา 「真理永恆不移」[10] |
泰國眾議院 | 25 / 500 |
官方网站 | |
democrat.or.th | |
泰國政治 政党 · 选举 |
民主黨(泰語:พรรคประชาธิปัตย์,羅馬化:Phak Prachathipat,英語:Democrat Party[A])是泰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成立于1946年。民主黨親泰國王室,主張維持現有的君主立憲制,與反對他信政權的商界集團關係良好,支持的階層主要來自城市中產階級及富有農戶。
歷史
[编辑]建黨
[编辑]民主黨由寬·阿派旺於1946年4月5日創立,但該黨將4月6日視為該黨的成立日,與扎克里王朝建立日相吻合,是一個保守和保皇黨。早期成員是反對比里·帕儂榮和自由泰地下抵抗組織成員的保皇黨成員。該黨與隸屬於比里·帕儂榮的政黨以及西尼和克里·巴莫兄弟的進步黨競爭。在1946年1月的選舉中,比里·帕儂榮迪領導的聯盟贏得了議會多數席位,然而,比里·帕儂榮拒絕了總理的提名,議會任命寬·阿派旺為總理。1946年3月,寬·阿派旺在一項法案上被擊敗後辭職,由比里·帕儂榮接替。 較小的進步黨後來與民主黨合併。
對比里的指控
[编辑]阿南塔·瑪希敦駕崩後,民主黨指責比里·帕儂榮是國王之死的幕後策劃者,並在整個首都進行了宣傳。[11]西尼·巴莫之妻告訴美國臨時代辦,比里·帕儂榮弒君,而民主黨成員也向英國大使館傳播了同樣的謠言。[12]國王駕崩後幾天,一名民主黨議員大喊:“比里殺了國王!” 在擁擠的劇院中間。[13]
1947年11月政變和1949年憲法
[编辑]到1946年8月選舉時,民主黨得到了諸如Upalisarn Jubala王子、Srivisarn Vacha、Sridhamadibes、Borirak Vejjakarn和Srisena Sombatsiri等保皇黨的支持。除了Upalisarn Jubala王子,所有這些人物都將成為普密蓬·阿杜德的樞密院議員。隸屬於比里·帕儂榮的政黨繼續在議會中贏得多數席位。比里·帕儂榮被任命為總理,但後來讓位給鑾探隆·那瓦沙瓦,後來由貝·鑾披汶頌堪元帥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了鑾探隆·那瓦沙瓦政府。
皇宮說服了貝·鑾披汶頌堪元帥任命寬·阿派旺為總理,在隨後的1948年1月29日的選舉中,民主黨首次贏得多數席位,並再次任命寬·阿派旺為總理。寬·阿派旺把他的內閣塞滿了宮廷盟友,這讓軍方大吃一驚,軍方後來聲稱他們是君主立憲的支持者,要求寬·阿派旺辭職。 貝·鑾披汶頌堪元帥接替鄺為首相。
意識形態
[编辑]民主黨一貫政策是堅定支持現君主立憲制,倡導「人民民主」,執行穩健的自由經濟,維護泰國中產階級的利益。因此民主黨在相對經濟發達及富裕的曼谷和南方省份獲得多數選民的支持。而相對於比較貧苦與人民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泰國北部和依善地區民眾則支持他信的政黨(前泰愛泰黨、人民力量黨及今為泰黨)。
歷任首相
[编辑]名字 | 畫像 | 任職時間 | 參選年份 |
---|---|---|---|
寬·阿派旺 | 1944年8月1日 – 1945年8月31日 1946年1月31日 – 1946年3月24日 1947年11月10日 – 1948年4月8日 | 1946; 1947-1948 | |
社尼·巴莫 | 1945年9月17日 – 1946年1月31日 1975年2月15日 – 1975年3月13日 1976年4月20日 – 1976年10月6日 | 1975; 1976 | |
川·立派 | 1992年9月20日 – 1995年4月19日 1997年11月9日 – 2001年2月9日 | 1992, 1995, 1996, 1997, 2001 | |
阿披實·威差奇瓦 | 2008年12月17日 – 2011年8月5日[B] | 2007, 2008, 2011, 2019 |
选举结果
[编辑]國會選舉
[编辑]選舉 | 赢得席位 | 总得票 | 得票率 | 选举结果 | 领袖 |
---|---|---|---|---|---|
1948 | 54 / 99 | 不詳 | 不詳 | 寬·阿派旺 | |
1957.2 | 31 / 283 | ||||
1957.12 | 39 / 160 | ||||
1969 | 57 / 219 | 社尼·巴莫 | |||
1975 | 72 / 269 | 3,176,398 | 17.2% | ▲15席,執政聯盟領導(1975年) | |
反對黨(1975年-1976年) | |||||
1976 | 114 / 279 | 4,745,990 | 25.3% | ▲43席,執政聯盟領導 | |
1979 | 33 / 301 | 2,865,248 | 14.6% | ▼81席,反對黨(1979年-1980年) | 他納·科曼 |
聯合執政(1980年-1983年) | |||||
1983 | 56 / 324 | 4,144,414 | 15.6% | ▲23席,聯合執政 | 陳裕財 |
1986 | 100 / 347 | 8,477,701 | 22.5% | ▲44席,聯合執政 | |
1988 | 48 / 357 | 4,456,077 | 19.3% | ▼52席,聯合執政(1988年-1990年) | |
反對黨(1990年-1991年) | |||||
1992.3 | 44 / 360 | 4,705,376 | 10.6% | ▼4席,反對黨 | 川·立派 |
1992.9 | 79 / 360 | 9,703,672 | 21.0% | ▲35席,執政聯盟領導 | |
1995 | 86 / 391 | 12,325,423 | 22.3% | ▲7席,反對黨 | |
1996 | 123 / 393 | 18,087,006 | 31.8% | ▲37席,反對黨(1996年-1997年) | |
▲35席,執政聯盟領導(1997年-2001年) | |||||
2001 | 128 / 500 | 7,610,789 | 26.6% | ▲5席,反對黨 | |
2005 | 96 / 500 | 4,018,286 | 16.1% | ▼32席,反對黨 | 林書清 |
2006 | 取消 | 阿披实·威差奇瓦 | |||
2007 | 165 / 480 | 14,084,265 | 39.63% | ▲69席,反對黨(2008年) | |
執政聯盟領導(2008年-2011年) | |||||
2011 | 159 / 500 | 11,433,762 | 35.15% | ▼14席,反對黨 | |
2014 | 取消 | ||||
2019 | 53 / 500 | 3,947,726 | 11.11% | ▼106席,聯合執政 (人民國家力量黨、民主黨、泰自豪黨、泰國家發展黨、行動聯盟黨、勇敢國家發展黨) | |
2023 | 25 / 500 | 925,349 | 2.44% | ▼28席,反對黨(2023年-2024年) | 林明利 |
聯合執政(2024年-) (為泰黨、泰自豪黨、統一泰國建國黨、民主黨、泰國家發展黨、民族黨、為泰團結力量黨、勇敢國家發展黨、泰國團結自由黨、新社會力量黨、泰國鄉鎮黨、新民主党、新黨、泰国教师为人民党) | 差林猜·西翁 |
曼谷市長選舉
[编辑]選舉 | 候選人 | 得票数 | 得票率 | 选举结果 |
---|---|---|---|---|
1975 | Thammanoon Thien-ngern | 99,247 | 39.13% | 當選 |
1985 | Chana Rungsang | 241,001 | 25.35% | 落選 |
1990 | Pravit Ruchirawong | 60,947 | 5.50% | 落選 |
1992 | 披集·拉達古 | 305,740 | 40.39% | 落選 |
2000 | Wanasthana Sajakul | 247,650 | 11.17% | 落選 |
2004 | 阿匹拉·科薩尤丁 | 911,441 | 38.20% | 當選 |
2008 | 991,018 | 45.93% | ||
2009 | 蘇煌班德親王 | 934,602 | 44.41% | 當選 |
2013 | 1,256,349 | 47.75% | ||
2022 | 蘇查維·素萬沙瓦 | 254,723 | 9.60% | 落選 |
曼谷市議會選舉
[编辑]選舉 | 赢得议席 | 得票数 | 得票率 | 选举结果 |
---|---|---|---|---|
1990 | 1 / 57 | 不詳 | 不詳 | |
1994 | 8 / 55 | ▲7席 | ||
1998 | 24 / 60 | ▲16席 | ||
2002 | 28 / 61 | ▲4席 | ||
2006 | 35 / 57 | ▲7席 | ||
2010 | 45 / 61 | ▲10席,執政黨 | ||
2022 | 9 / 50 | 348,852 | 15.06% | ▼36席,反對黨 |
註釋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存档副本. [2014-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2).
- ^ 2.0 2.1 Siripan Nogsuan Sawasdee, Thailand, Political Parties and Democracy: Contemporary Western Europe and Asia (Palgrave Macmillan), 2012: 157
- ^ Medeiros, Evan S., Pacific Currents: The Responses of U.S. Allies and Security Partners in East Asia to China's Rise, RAND: 130, 2008
- ^ Connors, Michael K., Article of Faith: The Failure of Royal Liberalism in Thailand (PDF),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2008-02, 38 (1): 15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7-23)
- ^ Abbott, Jason P., Developmentalism and Dependency in Southeast Asia: The case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RoutledgeCurzon: 112, 2003
- ^ Leifer, Michael. Dictionary of the Modern Politics of Southeast Asia. 2013-05-13. ISBN 9781135129453.
- ^ Phakdeewanich, Titipol. Can Thailand rely on the Democrat Party for democracy?. The Nation. 2018-01-09 [2020-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7).
- ^ Lohatepanont, Ken. What's next for the Democrat Party?. Bangkok Post. 2018-11-17.
- ^ Grossman, Nicholas. Chronicle of Thailand: Headline News Since 1946. 2009. ISBN 9789814217125.
- ^ A Study of the History and Cult of the Buddhist Earth Deity in Mainland Seast Asia (2004) (PDF 9.2 MB Content copying allowed).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175. 2010-08-25 [2014-03-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3-04).
(Samyutta Nikaya 452- 5.1.189.)
- ^ Subhasvsti, "Noeng Sotwarot Subhasvasti", Bangkok: Family of M.C. Subhasvasti Wongsanit Svastivat, 1999, page 82
- ^ Sulak Sivaraksa, "Powers That Be: Pridi Bhanomyong Through the Rise and Fall of Thai Democracy", Bangkok:Runkaew, 1999, page 18-19
- ^ Rayne Kruger, The Devil's Discus, London: Cassell, 1964, page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