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路 (青岛)
| ||||||||||
---|---|---|---|---|---|---|---|---|---|---|
命名緣由 | 取湖南省之名 | |||||||||
命名日期 | 1923年 | |||||||||
類型 | 城市次干道 | |||||||||
道路長度 | 1.4468公里(0.8990英里) | |||||||||
地點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 | |||||||||
起點 | 龙口路 | |||||||||
終點 | 泰安路 |
湖南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的一条东西向道路,也是全市最早建成的一批道路之一。道路东起龙口路,与张店支路、江苏路、日照路、沂水路、德县路、莒县路、明水路、安徽路、浙江路、中山路、河南路、蒙阴路等12条马路交汇,西抵泰安路上的铁路青岛站。
概况
[编辑]湖南路全长1447米,宽15米道路于德占时期始建,今江苏路以西的大部分路段约修建于1899-1901年,以东段修建于1909年以后,根据德意志帝国海因里希亲王妃伊伦娜之名定名为伊伦娜街(德語:Irenestraße,日译:イレーネ街,旧汉译依列女街),1914年日本占领后改名为久留米町(日语:久留米町/くるめ まち)。[1][2]
该道路早在1898年9月胶澳总督府颁布的城市规划初稿即已出现,距离海岸两个街区,与南侧的广西路平行,被规划为别墅住宅区。其中山路以西段曾被规划为货场、工厂用地,但并未实施,此路段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多为华人地产,其中不少为前清贵族官员建造的房屋。如今湖南路安徽路路口以东段历史面貌保存较好,保存历史建筑较多,以西段大部分历史建筑已不存在。[1]
周边历史建筑介绍
[编辑]龙口路-江苏路段北侧
[编辑]龙口路36号
[编辑]湖南路东端、湖南路龙口路路口的北侧为龙口路36号,约建于1914年,曾为横滨正金银行青岛支店经理安西政一郎住宅,其女安西篤子为小说家。有说法称戴笠卒于飞机失事前曾在此短暂居住。该楼1949年后为军产,现闲置。[3]
湖南路1号、3号
[编辑]湖南路1号位于龙口路36号西侧军事管理区的西侧,为建于第一次日占时期的住宅,分前后两座楼,均为两层蒙莎屋顶。其西侧湖南路3号亦为建于第一次日占时期的住宅,现为青岛市湖南路幼儿园。
督署小礼拜堂
[编辑]湖南路张店支路路口西侧的江苏路小学教学楼原址是建于1899年的督署小礼拜堂,1910年江苏路基督教堂建成前,这里是青岛主要的信义会教堂。1910年后改为督署学校的体育馆。1998年江苏路小学改造时被拆除。
湖南路5号
[编辑]湖南路5号为一日本现代风格住宅,可能建于1930或1940年代,建筑两层,有阁楼。现为民居。
湖南路7号
[编辑]湖南路7号(江苏路5号)建于1914年,最初是德籍船舶机械师奥托·施蒂洛(Otto Stielow)的房产。现为民居。
龙口路-江苏路段南侧
[编辑]督署学校新教学楼旧址
[编辑]湖南路该路段南侧为德占时期青岛督署学校建于1906-1907年的新校舍,门牌号为广西路1号,1914年以后成为日本当局管辖的青岛小学校,武定路第一寻常小学校建立后,该校改为第二寻常小学校。1945年日本投降后成为美军驻地,1946年发生火灾,屋顶被全部烧毁,修复时直接改为平顶,1949年后又增建四楼。1949年至今为海军驻地。现为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市南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湖南路4号
[编辑]湖南路4号为约建于1914年,初建时是德国商人海因里希·阿伦斯(Heinrich Ahrens)所开办的建筑公司的地产。1914年青岛战役时遭到日军轰炸损坏。此后该楼可能成为汇丰银行的地产,为汇丰银行经理住宅。现为民居,为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
江苏路-青岛路段北侧
[编辑]大法官魏尔克住宅
[编辑]湖南路9号(江苏路2号乙)电业局招待所的位置,是胶澳皇家法院大法官格奥尔格·魏尔克(Georg Wilke)住宅的原址,约建于1900年,为胶澳总督府为高级官员建造的住宅,魏尔克在此居住至1902年,拆除时间不详。
湖南路9号还包括了魏尔克住宅原址西侧一栋历史建筑的原址,为一栋二层四坡屋顶住宅,可能建于德占时期的1910年代,与今沂水路8号同属一个地块,1913年地籍图显示该地块属于李鸿章之子李经迈[4],拆除时间不详。
里特豪森住宅旧址
[编辑]湖南路11号最初为德商奥托·里特豪森(Otto Ritthausen)创建的大森洋行的地产,建成于1901年。现为市南区江苏路幼儿园(原称市南区机关幼儿园),为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市南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湖南路13号美国长老会住宅旧址
[编辑]湖南路13号是始建于1899的美国长老会住宅旧址,为美国长老会在青岛建设的第一座建筑,最初为长老会牧师柏尔根的住宅,其后又有多名长老会传教士在此居住,现为民居。
- 湖南路旧影,自左至右分别为为11号里特豪森住宅、9号西侧住宅、魏尔克住宅
- 里特豪森住宅旧址,2021年
- 1901年的湖南路,右侧为里特豪森住宅(即将建成),左侧为湖南路13号美国长老会住宅,两楼后侧为德国海军第三营营长官邸
- 湖南路13号,2016年
湖南路15号祥福洋行公寓旧址
[编辑]湖南路15号约建于1910年,最初为德籍商人兼业余建筑师阿尔弗雷德·希姆森(Alfred Siemssen)所创建的祥福洋行地产公司建设的双联公寓,有说法称后来在台湾成为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的孙运璿(又作孙运璇)1940年代在青岛工作时曾居住于此,现为民居。
曼弗雷德·齐默尔曼住宅旧址(英国驻青岛总领事馆旧址)
[编辑]沂水路14号位于湖南路15号西侧、沂水路湖南路路口,建于1910年,广包公司(F. H. Schmidt)承建,最初为德籍律师、公证人曼弗雷德·齐默尔曼(Manfred Zimmermann)的住宅。1930年代至1951年,该楼曾为英国驻青岛总领事馆馆址,现为民居,为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市南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江苏路-青岛路段南侧
[编辑]安治泰主教公寓旧址
[编辑]湖南路江苏路路口西南角的湖南路6-8号为“安治泰主教公寓”旧址,始建于1899年,可能由总督府建筑师彼得·贝尔纳茨设计,最初为天主教圣言会的出租公寓,1927至1937年曾为青岛德国学校校址。现为民居,为市南区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路10-12号圣言会公寓
[编辑]湖南路10-12号建于1912年,最初亦为天主教圣言会地产,1930年代,福柏医院德国籍院长汉斯·施密特(德語:Hans Schmidt)及主治医师奥古斯特·布洛姆巴赫(August Blombach)、弗里茨·埃特尔(Fritz Eitel)曾在此居住,并在此设立面向私人病号的咨询事务所,现为民居。
湖南路14号祥福洋行住宅
[编辑]湖南路14号为德占时期的19街区祥福洋行住宅2号楼原址,建于1910年代初,与南侧保存至今的广西路7号(19街区祥福洋行住宅1号楼)同属一个地块且建造年代相同,设计风格相仿,不同之处在于1号楼正立面为两层弧形凸出部,屋顶为蒙莎屋顶,2号楼一层为弧形凸出部,二层檐口起曲线山墙,屋顶为四坡屋顶。该楼南侧的绿地于1960年代插建一座4层宿舍楼,其建筑本身于1990年代初拆除另建宿舍楼[5],据称俞正声1990年代主政青岛时曾在此居住。
- 湖南路6-8号圣言会安治泰主教公寓,2015年
- 湖南路10-12号圣言会公寓,2015年
- 湖南路14号祥福洋行住宅旧影,右后方为湖南路15号祥福洋行公寓,左后方为胶澳总督府大楼
青岛路-安徽路段北侧
[编辑]胶澳皇家法院旧址
[编辑]胶澳皇家法院旧址位于德县路2号,南立面临湖南路,建于1912-1914年,由德籍建筑师汉斯·费特考(Hans Fittkau)设计,为德占时期的最后一批公共建筑之一。该建筑自建成后始终为青岛的地方司法机关驻地,现为市南区人民检察院[6]。
湖南路19号
[编辑]湖南路19号为一德占时期建筑,约建于1900-1901年间,原用途及业主不详。现为民居,部分房间处于废弃状态。初建时仅有一层,约1908年扩建至两层,另有阁楼及半地下室。该建筑正立面原本有木制敞廊,现已拆除。该建筑为该街区最早建成的建筑。
湖南路21号
[编辑]湖南路21号亦为德占时期所建,最初用途可能为住宅,1913年地籍图显示其属于一个叫勒珀尔(Röper)的人[4]。
伊伦娜街贝泥各洋行公寓旧址
[编辑]湖南路23-25号(同时也是明水路6号)始建于1905年,最初为德籍商人赫尔曼·伯恩尼克(Hermann Bernick)与卡尔·波特尔(Karl Pötter)创建的贝泥各洋行所建设的公寓,由公司所有人兼业余建筑师波特尔设计(因此也被称为波特尔公寓)[7][6]。现为民居,部分房间处于废弃状态。2006年列入第二批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名单。
该建筑位于湖南路与明水路的街角,共两层,有蒙莎屋顶阁楼,外立面装饰倾向于德国青年派风格,街角处有一“隐蔽塔楼”及山花,南北立面中央也各有一山花。南立面东端的阳台上有装饰纹路和一对石雕女神头像,该楼因此拥有了“洋人楼”的俗称[7]。这些装饰细节后来均被清除。
青岛路-安徽路段南侧
[编辑]开治酒店旧址
[编辑]湖南路16号位于胶澳皇家法院南侧对面,建于1913年,最初为美国人威廉·开治(William Katz)所开办的开治酒店(Hotel Katz)[6]。1949年后该楼长期作为民政局办公楼使用,后来该楼处于半废弃状态。2000年列入第一批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名单。2013年该楼翻修并成为一家中医院,2016年该楼再次被改造并成为一家旅馆。
- 从左至右为胶澳总督府、开治酒店、胶澳帝国法院,约1914年
- 翻修前的湖南路16号开治酒店旧址
- 翻修后,北立面
- 南立面,2015年
湖南路18号
[编辑]湖南路18号所在地块德占时期与西侧毛利建筑公司所在地块为同一地块,现湖南路18号为一座建于1952年(主入口旁有“1952”标识牌)的公寓楼,原为财政局宿舍,后改为区政府干部宿舍。
毛利公司旧址
[编辑]湖南路莒县路路口的莒县路2号为德国人弗朗茨·克萨维尔·毛勒(Franz Xaver Mauerer)创办的毛利建筑公司的所在地[6],始建于1902年,胶澳商埠公立图书馆曾设于此。现为民居与临街商铺。2006年列入第二批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名单。
该建筑共两层,有阁楼及半地下室,正立面三段式划分,两端各一山墙,墙面以打磨过的花岗岩条石为主要装饰,亦有花岗岩石柱与石雕柱头。
魏斯住宅旧址
[编辑]湖南路20-22号为建于1903年的住宅楼,最初业主为罗达利洋行(Kiautschou Gesellschaft mbH.)青岛分行德籍经理卡尔·魏斯(Carl Weiss),后来该楼与同地块的莒县路5号一同被卖给德籍商人克里斯蒂安·布洛(Christian Buroh)[6][4]。该楼现为商住楼。2000年列入第一批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名单。
该建筑共两层,坡屋顶阁楼上最初铺设有六边形红瓦(俗称“牛鼻子瓦”),后来被悉数换掉。正立面为三段式对称布局,一楼二楼临街都为敞廊,共开有八个拱(现被封死)。两端各有一山花,东端山花上写有业主名字缩写“C-W”,西端山花上写有建造时间“1903”。东西两立面端各有一入口,入口上方装饰为类似于塔楼的样式。在正立面中轴线处及木制大门上均有向日葵浮雕,可能为卡尔·魏斯的家族纹章或个人徽记。
“狗熊楼”
[编辑]湖南路26号建于1923年,因山花顶部原有一狗熊雕塑(据说该熊手里有一个写有年份的横幅)而有“狗熊楼”的俗称(湖南路23-25号“洋人楼”就在其对面)[7]。该建筑三层,有半地下室及谷仓式屋顶阁楼。现为民居。楼内居民曾多次擅自在楼内开“天价厕所”。
罗达利洋行
[编辑]湖南路26号西侧湖南路安徽路路口的中国联通大楼(原邮电局)的原址为德商罗达利洋行(Kiautschou Gesellschaft mbH.,或译胶澳商业公司)的地产,主楼临安徽路,建于1899-1900年,在湖南路上有一附属建筑,约建于1902年。
安徽路-中山路段
[编辑]祥福洋行“小三座楼”
[编辑]湖南路29号榉园学校址原有外貌设计几乎相同的三栋德式公寓楼,为祥福洋行地产公司于1900年建造的出租公寓楼[5][4],为祥福洋行在青岛设计的第一批建筑,俗称“小三座楼”,又与西侧的湖南路31号址合称“四座楼”。这三座建筑的其中一栋曾于1922年后为胶澳商埠财政局驻地,三座楼后来又成为青岛铁路第一小学的校舍。1994年因西楼楼梯损坏,校方曾申请拆除另建,未获同意。同年12月克拉玛依发生火灾,教育部等各部委要求各地明察校舍安全隐患,三座老楼遂于次年被拆除。今榉园学校校内有两栋相连的两层建筑可能是中楼、西楼的后楼遗存。
该组建筑均为两层,带铁皮坡屋顶阁楼(约1910年代铺设红瓦),每座楼前后分为两座相连的楼体。正立面为三段式对称布局,正立面有木制敞廊,有精美的木雕装饰(后来敞廊被砌成砖墙),中央起山花,中楼的山花上还写有建造年份“1900”。
湖南路31号
[编辑]湖南路31号位于湖南路浙江路路口西北角,原址为祥福洋行建设的两层公寓楼[5],与东侧对面的“小三座楼”同期建造且设计相似,只是该楼正立面全部为木制敞廊,无山花,屋顶也为歇山顶。德占时期的手绘中文地图将它们合称为“四座楼”。
瓦格纳时装店及湖南路35号
[编辑]湖南路中山路路口的湖南路35号妇婴医院的位置最初是大丰洋行(J.Beermann Tsingtau)建筑师阿诺·凯尔(Arno Kell)的地产。凯尔先于1899年在该地块北侧建造了一栋中式平房作为其临时住宅,又于约1901-1902年在平房西侧临中山路处设计并建造了一栋单层商业楼。约1902年凯尔将其卖给埃米尔·瓦格纳(Emil Wagner),瓦格纳在此开办时装店。约1903年时装店被扩建至街角,同时时装店东侧建起了一座两层住宅楼,即后来的湖南路35号。后来瓦格纳离开青岛,该地块直接或间接地被卖给礼和洋行经理沈宝德(Adolf Schomburg,或译阿道夫·绍姆堡)[8][6][4]。瓦格纳时装店的店面后来曾有过不同的店面身份,最终于1975年拆除。东侧的湖南路35号两层住宅拆除时间则更晚。凯尔的平房可能很早就已拆除。
弗勒利希住宅
[编辑]湖南路30-32号原址曾有一栋单层加蒙莎屋顶的住宅建筑,建于1913年,最初为福利工程局的创办人克里斯蒂安·弗勒利希(Christian Fröhlich)的住宅。该建筑1945年以前即已不存在。
湖南路36-38号
[编辑]湖南路浙江路路口东南角的湖南路36-38号(也是浙江路3号)建于德占时期的1910年代,为一商业楼。据说该商业楼的主人曾在此酿造青岛的第一桶葡萄酒。后来有德国洋行(一说为福昌洋行,一说为美最时洋行)投资,将其发展为美口葡萄酒厂,该厂后来成为青岛葡萄酒厂 [7]。关于美口酒厂的早期历史,各方说法不一。该建筑于2000年列入第一批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名单。
湖南路44-46号
[编辑]湖南路中山路路口东南角的湖南路44-46号(即中山路17号)约建于1905年。1906至1907年,该建筑曾被保罗·贝伦斯(Paul Behrens)的相宜洋行所租用。1913年地籍图显示该建筑已为伊尔蒂斯山矿泉水厂(Iltisberg Mineralwasserfabrik)的董事魏尔德(C.Wilde)所有[6][4]。
该建筑高二层,有半地下室及阁楼,临湖南路的北立面两侧各有一山花,临中山路的西立面中央有一山花,街角处有一塔楼,墙面饰以红砖及花岗岩,装饰精美而风格独特,为德占时期商业建筑经典之作之一。1949年后塔楼塔顶被拆除,约2006年仿照重建,但与原建塔楼仍有差异。
该建筑在文保单位名单中的名称为“胶州旅馆”,而“胶州旅馆”实际上指的是其南侧的胶州饭店(Hotel Kiautschou),为平房,现已不存。
中山路-泰安路段
[编辑]湖南路在中山路以西的路段现存老建筑较少。
贝格学生公寓
[编辑]湖南路中山路路口西北角的湖南路37号原址为贝格学生公寓(Berger Alumnat),始建于1899年,最初用途及业主不详,曾作为青岛督署学校的学生公寓使用,1960年拆除[6]。
东莱银行大楼旧址
[编辑]湖南路39号所在地块最初为广包公司(Baufirma F.H.Schmidt)在青岛的工厂,1923年东莱银行新的营业大楼在这里建成,该楼同时也是东莱银行创始人、著名民国实业家刘子山及其家人的住所。1938年该楼被日军强占,成为宪兵司令部。1963年青岛市档案馆迁入该楼。1993年政府将该楼出让给平安保险公司。2002年该公司搬到青岛东部市区,该楼被废弃。2011年该楼被拍卖给莱州商人李宗鑫,次年该楼被修复。现为李宗鑫私人收藏的博物馆。
湖南路62号
[编辑]湖南路62号为现代风格商业建筑,约建于1940年代。
蒙阴路3号
[编辑]湖南路蒙阴路路口东南角的蒙阴路3号为老住宅建筑,年代及最初业主不详。
新新公寓
[编辑]湖南路蒙阴路路口西南角的湖南路72号原址为新新公寓,为华商刘文山投资建设,建筑师刘铨法设计,1936年建成。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主体高三层,街角部分高四层,花岗岩砌基座,主入口在街角与两侧各设有一个(实际建造时街角处未开设入口),二层至四层设有连续阳台,街角砌有阶梯型山墙,整体风格受现代主义建筑影响。公寓内部一层沿街处设置餐厅,中央为三层通高的礼堂,其上方设玻璃顶棚采光[9]。
该建筑后来扩建至五层高,于1970年代后改为华侨饭店。2000年,该建筑被列入青岛市第一批历史优秀建筑名单。2005年1月遭到房地产开发商破坏,1月16日下午,市文物局局长魏书训及执法人员先后赶到现场阻止[10]。该建筑最终于4月被完全拆除。
山东铁路公司用房
[编辑]邻近火车站的湖南路泰安路路口(湖南路西端)曾有一约建于1906年的三段式对称建筑,为山东铁路公司地产[4],现已不存,原址现为火车站前广场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王栋. 《青岛影像 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670-1113-7.
- ^ 鲁海. 《青岛老街故事》.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552-1805-0.
- ^ 李奕祚. 龙口路36号神秘小楼,“军统教父”戴笠的最后一夜在此度过. 网易. 2021-04-11 [202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1).
- ^ 4.0 4.1 4.2 4.3 4.4 4.5 4.6 Landamt Tsingtau. Katasterkarten Tsingtau. 1913 [2021-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 ^ 5.0 5.1 5.2 A.E.希姆森 H.S.希姆森 H.A.施塔克. 《阿尔弗莱德·希姆森回忆录》.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5246930.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qing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7.0 7.1 7.2 7.3 卡尔-波特尔公寓. [2017-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2).
- ^ 建筑师科尔. [2017-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2).
- ^ 金山. 《青岛近代建筑 1922-1937》.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608-6665-9.
- ^ 70年老楼拆了一半 文物局长挖掘机铲下“救”华侨饭店. 青岛早报. 2005-01-17 [2017-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