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 50Sn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外觀
银白色金属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锡(tin)·Sn·50
元素類別貧金屬
·週期·14·5·p
標準原子質量118.710(7)[1]
电子排布[Kr] 4d10 5s2 5p2
2, 8, 18, 18, 4
锡的电子層(2, 8, 18, 18, 4)
锡的电子層(2, 8, 18, 18, 4)
歷史
發現约西元前3500年
物理性質
物態固态
密度(接近室温
(白锡) 7.365 g·cm−3
密度(接近室温)
(灰锡) 5.769 g·cm−3
熔点時液體密度6.99 g·cm−3
熔点505.08 K,231.93 °C,449.47 °F
沸點2875 K,2602 °C,4716 °F
熔化热(白锡) 7.03 kJ·mol−1
汽化热(白锡) 296.1 kJ·mol−1
比熱容(白锡) 27.112 J·mol−1·K−1
蒸氣壓
壓/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
溫/K 1497 1657 1855 2107 2438 2893
原子性質
氧化态4, 3[2], 2, 1[3], -4 (两性)
电负性1.96(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708.6 kJ·mol−1
第二:1411.8 kJ·mol−1
第三:2943.0 kJ·mol−1
原子半径140 pm
共价半径139±4 pm
范德华半径217 pm
锡的原子谱线
雜項
晶体结构四方
(白锡)

鑽石

锡具有鑽石晶体结构

(灰锡)
磁序(灰锡) 抗磁性[4], (白锡) 顺磁性
電阻率(0 °C)115 n Ω·m
熱導率66.8 W·m−1·K−1
膨脹係數(25 °C)22.0 µm·m−1·K−1
聲速(細棒)(室溫)(rolled)
2730 m·s−1
杨氏模量50 GPa
剪切模量18 GPa
体积模量58 GPa
泊松比0.36
莫氏硬度1.5
布氏硬度~350 MPa
CAS号7440-31-5
同位素
主条目:锡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112Sn 0.97% 穩定,帶62粒中子
113Sn 人造 115.08  β+ 0.017 113In
114Sn 0.66% 穩定,帶64粒中子
115Sn 0.34% 穩定,帶65粒中子
116Sn 14.54% 穩定,帶66粒中子
117Sn 7.68% 穩定,帶67粒中子
117m1Sn 人造 13.939  IT 0.315 117Sn
118Sn 24.22% 穩定,帶68粒中子
119Sn 8.59% 穩定,帶69粒中子
120Sn 32.58% 穩定,帶70粒中子
121m1Sn 人造 43.9  IT 0.006 121Sn
β 0.409 121Sb
122Sn 4.63% 穩定,帶72粒中子
124Sn 5.79% 穩定,帶74粒中子
126Sn 痕量 2.3×105  β 0.338 126m2Sb
β 0.360 126m1Sb

[註 1](英語:Tin),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Sn(源于拉丁語Stannum),原子序數为50,原子量118.710 u,是貧金屬。纯锡有银灰色的金属光泽,有良好的伸展性能,在空气中不易氧化;其多种合金有防腐蚀的性能,因此常用来作为其它金属的防腐层。锡的主要来源是它的一种氧化物矿物锡石SnO2),盛產於中國雲南馬來西亞印尼等地。

主要特征

[编辑]

物理特性

[编辑]
马来西亚皇家雪兰莪制作的锡製烛台

锡是可延展柔软、高度结晶状、银白色的金属。当锡棒弯曲时,由于锡晶体是孪晶,可以听到称为锡鸣英语Tin cry的爆裂声。[5]

锡在温度达到3.72K以下时成为超导体[6]事实上,锡是最早被研究的超导体之一;超导体的特性之一——邁斯納效應,就是首先在锡晶体上发现的。[7]

同素异形体

[编辑]
左为银色的β锡,右为灰色的α锡

在常压下锡有2种同素异形体。以灰锡(α锡)、白锡(β锡)的状态存在。

室溫,是常见的银白色金属白锡,富有延展性。白锡的晶体为正方晶结构,呈金属性,比重較灰錫重。当温度回降到低于13.2℃的话,它会慢慢变为粉末状的灰锡。灰锡的晶体结构是与钻石类似的鑽石型晶体结构。灰锡因为其原子间形成了共价结构,电子不能自由转移,故而没有任何金属性。灰锡是暗灰色的粉狀物,除了一些非常特殊的半导体应用,日常用途不大。[5]在低温下,白锡转化为灰锡的现象常被称为锡疫英语tin pest[註 2]這個現象最早由亞里士多德發現。未染上「锡疫」的锡板,一旦和有「锡疫」的锡板接触,也会产生灰色的斑点而逐渐「腐烂」掉。这个过程的轉化溫度會因存在杂质如而降低。在锡中加入可以防止锡的退化,促进锡的延展性。[9]這是由於铋原子中有多余的电子可供锡的结晶点阵,使錫的晶體結構稳定化,完全消除「锡疫」的可能性。

锡的另外两种同素异形体γ锡和σ锡,只存在于温度高于161℃ (322℉)和压力大于几个GPa的环境中。[10]

化學性質

[编辑]

锡受的锈蚀的影响很小,但易被腐蚀。锡可以被高度的抛光,可被用作其他金属的保护层。[5]锡表面会形成保护性的氧化层以防止进一步的氧化。白锡和其他的锡合金表面都会形成这样的保护层。[11]当氧气存在于溶液中时,锡会变成一种催化剂,加速化学腐蚀。[5]

在空气中加热后锡可以形成SnO2。SnO2是弱酸性的。与熔融碱反应可以形成锡酸盐。它可以直接与和氧反应。在稀酸中它可以取代离子。

由於在周期表中處於金屬非金屬之間,锡同時具有兩者的特性。

  • 作為金屬,可氧化至二價錫和較穩定的四價錫。
  • 二價錫是兩性的,在中,可形成 [SnX3]離子,X為F,Cl等;在中,會形成[Sn(OH)3]等離子。
  • 四價錫也是兩性的,在中,可形成 [SnX6]2−離子,X為F,Cl等;在中,會形成[Sn(OH)6]2−, [SnO3]2−等離子。四價錫的溶液都傾向水解出SnO2沉澱
  • 作為非金屬,錫可和等非金屬組成份子。尤其是碳,可和錫形成很多有機錫化合物,應用很廣泛。

同位素

[编辑]

锡有10种稳定的同位素,是所有化学元素中稳定同位素最多的。此外锡还有61种不稳定同位素。

用途

[编辑]

锡很容易与结合,它被用来做的防腐层。涂锡的钢罐多用于贮藏食物,这是金属锡的一个重要用途。

其它用途:

  • 锡是一些重要合金青铜巴氏合金等的组成部分。
  • 氯化锡印刷术中被用作一种还原剂媒染剂英语Mordant。锡盐喷在玻璃上可以形成导电的涂层。这些涂层被用在防冻玻璃上。
  • 一般玻璃板是将熔化的玻璃浇在锡板上形成的,来保证玻璃面的平坦和光滑。
  • 焊锡含锡用来连接管道和电子线路,此外锡还被用在多种化学反应中。
  • 可镀于铜和铁上,镀锡的铁片称为马口铁;可防鏽、製作罐頭容器。
  • 有機錫可作為有機化合物的合成的試劑,作用包括還原官能團、造成自由基及令有機份子重新排列。

在3.75K的低温下,锡晶體可成为超导体,也是最早被发现的超导体之一,超导体的一个特别特征迈斯纳效应便是首先在锡晶体中被发现。由于-锡-混合物(Nb3Sn)拥有较高的临界温度(18K)和较高的临界磁场(25特斯拉),它常被用来制作商用超导电磁铁的導线,一个数千克重的超导电磁铁可以产生一个数吨重的普通电磁铁所产生之磁场。

全球年锡用量约为30万吨,其中约35%用作焊锡,30%用为锡片和30%用为化学原料或颜色。由于越来越多的锡-铅-焊锡被无铅焊锡(含95%以上的锡)代替,全球的锡用量每年约提高10%。2003年在伦敦金属交易所,锡的价格为每吨五千美元左右,2004年的价格达每吨八千到一万美元。

自1992年起,美国立法禁止包装产品中使用六价铬这四种有毒金属。全球著名的红酒封套生产商拉蒙丁(RAMONDIN)公司便开始使用锡作为以上有毒金属的替代品,此种錫封套是当今红酒封套制造业中的领先技术且无法被輕易复制,因此成为保护红酒品牌及产品的一种有效途径。

历史

[编辑]

锡是人类知道最早的金属之一,从古代开始它就是青铜的组成部分之一。早在西元前3000年左右,人們就用锡来硬化。约从前7世纪开始人类认识到纯的锡。於戰國時期就開始用來作武器的主要材料。

今天有时锡这个词也被用在没有锡或只有很少锡的物体上。比如许多“锡纸”实际上是铝纸。大多数锡罐实际上是钢罐,上面涂有一层非常薄的锡。

来源

[编辑]

全世界约有35个国家产锡。几乎每个都有重要的产锡国。

地壳中锡比较稀少,只占地壳的百万分之二,今天的锡矿的产量可能还可以维持约35年[來源請求]。80%锡矿是沉积岩,至少半数的锡来自东南亚(从中国中部经泰国到印度尼西亚)。

最重要的锡矿石是锡石(SnO2),锡矿中的原矿石含约5%的锡,首先矿石要被粉碎和用不同的方式提纯,提纯后的锡矿含75%的锡。在精炼炉中锡从其矿物中用还原出来。精炼炉中的温度稍高于锡的熔点,而杂质的熔点比这个温度要高,因此还原的锡可以从炉中流出。少量锡来自它的硫化物如圆柱锡石硫银锡矿硫锡铅矿等。越来越多的锡是回收来的。

中国的锡产量占全世界的30%,其它东南亚国家一起占30%,南美洲占20%。

生理作用

[编辑]

金属锡即使大量也是无毒的,简单的锡化合物和锡盐的毒性相当低,但一些有机锡化物的毒性非常高。尤其锡的三烃基化合物被用作船的漆来杀死附在船身上的微生物和贝壳。这些化合物可以摧毁含硫的蛋白质

註釋

[编辑]
  1. ^ 「锡」,拼音xī(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曾长期建议读xí)注音ㄒㄧˊ粤拼sek3
  2. ^ 这种转化被称为锡病锡疫。锡疫在18世纪的北欧是一个特别的问题,因为管风琴的琴管是由锡合金制成,在漫长的冷冬有时会发生锡疫。有些来源说,在拿破仑的1812年的俄国战役时,由于温度太低以至于士兵们的军服上的锡纽扣都被冻坏,是他们战败原因之一。[8]

參考資料

[编辑]
  1. ^ Prohaska, Thomas; Irrgeher, Johanna; Benefield, Jacqueline; Böhlke, John K.; Chesson, Lesley A.; Coplen, Tyler B.; Ding, Tiping; Dunn, Philip J. H.; Gröning, Manfred; Holden, Norman E.; Meijer, Harro A. J. Standard atomic weights of the elements 2021 (IUPAC Technical Report).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2022-05-04. ISSN 1365-3075. doi:10.1515/pac-2019-0603 (英语). 
  2. ^ SnH3. NIST Chemistry WebBook. National Institur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23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30). 
  3. ^ HSn. NIST Chemistry WebBook.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23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30). 
  4. ^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elements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2-01-12., in Lide, D. R. (编), 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6th,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2005, ISBN 0-8493-0486-5 
  5. ^ 5.0 5.1 5.2 5.3 Holleman, Arnold F.; Wiberg, Egon; Wiberg, Nils;. Tin. Lehr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91–100. Walter de Gruyter. 1985: 793–800. ISBN 3-11-007511-3 (德语). 
  6. ^ Dehaas, W; Deboer, J; Vandenberg, G. The electrical resistance of cadmium, thallium and tin at low temperatures. Physica. 1935, 2: 453. Bibcode:1935Phy.....2..453D. doi:10.1016/S0031-8914(35)90114-8. 
  7. ^ Meissner, W.; R. Ochsenfeld. Ein neuer effekt bei eintritt der supraleitfähigkeit. Naturwissenschaften. 1933, 21 (44): 787–788. Bibcode:1933NW.....21..787M. doi:10.1007/BF01504252. 
  8. ^ Le Coureur, Penny; Burreson, Jay. Napoleon's Buttons: 17 Molecules that Changed History. New York: Penguin Group USA. 2004. 
  9. ^ Schwartz, Mel. Tin and Alloys, Properties. Encyclopedia of Materials, Parts and Finishes 2nd. CRC Press. 2002. ISBN 1-56676-661-3. 
  10. ^ Molodets, A. M.; Nabatov, S. S. Thermodynamic Potentials, Diagram of State, and Phase Transitions of Tin on Shock Compression. High Temperature. 2000, 38 (5): 715–721. doi:10.1007/BF02755923. 
  11. ^ Craig, Bruce D; Anderson, David S; International, A.S.M. Handbook of corrosion data. 1995-01: 126 [2013-09-04]. ISBN 978-0-87170-51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2).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錫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