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隸州

直隸州中國明代、清代時的行政区划

明朝

[编辑]

明朝行政區劃制度中,與同級,受承宣布政使司)管轄,兩者之下管轄,但明代的府也會管「散州」(此為延續元制),而明代散州底下仍可轄縣。所以明代的地方行政制度究竟是「三級制」還是「四級制」尚有爭議。

清朝

[编辑]

清朝行政區劃制度中,直隸州在之下,與直隸廳同級。就層級而言,直隸州與的等級很接近,其知州州同州判等官員的品級也都與官接近,且府和直隸州都轄(但不是所有直隸州都轄縣,如福建台灣省臺東直隸州就不轄縣),但直隸廳則多數都不管轄

清朝制度規定,直隸州、散州州衙所在地本身為州直轄地,不設份,但可管鄰縣。譬如,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昇廣東省潮州府程乡县嘉應直隸州,此時,原有的程鄉縣就必須裁撤,成為州衙的直轄地,而长乐县(今五华縣)、兴宁县平远县、镇平县(今蕉岭縣)四縣劃歸嘉應州管轄。以此類推清朝全國內地各省的其他直隸州,也是如此。

清代直隸州可稱為「某直隸州」(為與散州相區別),亦可徑稱為「某州」。

1912年,直隸州制度廢除,則原有州直轄地須設新縣。一般是直接把“州”字改成“縣”字,作為新縣名。前述之嘉應州則較特殊,是先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恢復古稱梅州,1912年州直轄地改為梅縣

清雍正以後,內地政區的層級關係為:

 
 
 
 
 
 
 
 
布政使司
(省、行省)
 
 
 
 
 
 
 
 
 
 
 
 
 
 
 
 
 
 
 
 
 
 
 
 
 
 
 

(非正式行政區劃)
 
 
 
 
 
 
 
 
 
 
 
 
 
 
 
 
 
 
 
 
 
 
 
 
 
 
 
 
 
 
 
 
 
 
 
 
 
 
 
 
 
 
 
 
 
 
 
 
 
 
 
 
 
 
 
 
 
 
 
 
 
 
直隸州
 
 
 
 
 
 
 
 
 
 
直隸廳
 
 
 
 
 
 
 
 
 
 
 
 
 
 
 
 
 
 
 
 
 
 
 
 
 
 
 
 
 
 
 
 
 
 
 
 
 
 
散州
 
 
散廳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 孫文良,中國官制史,1993年,台北,文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