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港製糖

鹽水港精糖株式會社
Ensuiko Sugar Refining Co., Ltd.
原文名称塩水港精糖株式会社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號日本東證1部2112
成立1950年7月1日
代表人物山下裕司(代表取締役社長)
總部 日本103-0012 東京都中央区日本橋堀留町2-9-6
产业食料品
服務砂糖製造販賣、不動産業
實收資本額17億50百万円(2015年3月31日現在)
主要子公司パールエース
网站http://www.ensuiko.co.jp/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塩水港精糖
假名えんすいこうせいとう
平文式罗马字Ensuikō seitō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簡稱鹽糖),是一家以砂糖產銷為本業的日本製糖企業,於台灣日治時期1903年12月創立於鹽水港廳岸內庄,為臺灣日治時期四大製糖會社中規模最小者。鹽水港製糖在終戰前的本社位在新營街,在台灣有4座製糖所、3座酒精工場,在日本內地有2座製糖工場。

二戰後,鹽水港製糖於臺灣的資產由臺灣糖業公司接收,改為「臺糖第四區分公司」;日本內地的資產改為「鹽水港精糖株式會社」至今,本社位在日本東京都

沿革

[编辑]

會社成立

[编辑]

臺灣總督府在1902年公布《台灣糖業獎勵規則》後,台灣南部的仕紳王雪農劉神嶽翁煌南黃錦興葉瑞西郭升如等台灣人在1904年2月籌組了「鹽水港製糖會社」,資本額30萬圓,並以原臨時臺灣糖務局技師堀宗一擔任技師長,規劃在鹽水港廳岸內庄設立了壓榨能力350噸的製糖工場[1]。鹽水港製糖會社向札幌製糖會社無償借用甜菜糖製造機械,並透過台北的英商三美路商會,向英國的訂了主要機械、輕便鐵道鋪設所需的材料。原預計在1904年11月即可完工,但因來自英國的設備遲到,加上札幌製糖的機械安裝困難,導致在1905年4月才完工並開始營業。然而,接二連三的問題像是:製糖機械不時故障、大雨沖毀輕鐵橋梁而改用竹筏將原料送到工場,而6月18日的大暴雨更使汽罐故障,使工場無法運作[2]

鹽水港製糖會社在設立後不久即面臨虧損和資金缺乏,然而恰好適逢日俄戰爭後的經濟好轉,為了避免既有的原料採區域被爭奪,在堀宗一向有力人士的拜訪下,以荒井泰治為中心的日人資本家,以資本金500萬圓在1907年3月創立「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繼承鹽水港製糖會社的所有事務,並於東京證券市場公開上市,日人持股比例佔81%,成為了日本人資本系統的會社。荒井泰治是社長兼董事,堀宗一、槙哲是常務董事,董事為賀田金三郎、酒井靜雄、王雪農,監察人為安部幸兵衛日语安部幸兵衛、村井彌市郎、藤崎三郎助日语藤崎三郎助、劉神嶽。之後規劃將岸內的製糖工場擴增至550噸,並在新營庄新設1,000的製糖工場,在1908年12月完工,之後將本社遷到新營庄[1][2]

另外,技師岡田祐二在去了爪哇島視察後,將「耕地白糖」的製造技術引進台灣,於1909年(明治42年)在岸內工場首次生產了660噸的耕地白糖,是日本首次生產耕地白糖;同年5月20日 ,台湾最初的糖業旅客鐵路開始營業(新営庄-塩水港間)。1910年(明治43年)9月,合併「高砂製糖株式會社」並獲得「旗尾工場」,資本額增為750萬圓。1911年4月,開始建設岸內製糖所第二工場,並在10月完工[1][2]

開發台灣東部及快速發展

[编辑]

荒井泰治等人在1910年為了開發台灣東部,成立了「台東拓殖合資會社」,在1912年8月改組為「台東拓殖製糖株式會社」,設立鯉魚尾新式製糖廠(500噸,1918年1月改稱壽工場)、針塱(40噸)、公埔(60噸)等2處糖廍,並經營農墾、製造樟腦、畜牧、挖礦等事業。1914年(大正3年)7月,鹽水港製糖將臺東拓殖製糖合併,並改稱「鹽水港製糖拓殖株式會社」。為了擴大東臺灣的製糖規模,於1914年11月在璞石閣設立能力60噸的改良糖廍。其挖礦事業在1916年7月讓渡給藤田組和久原礦業株式會社,樟腦事業則在1919年7月讓渡給臺灣製腦株式會社[1]

為了利用製糖的副產物──糖蜜,鹽水港製糖拓殖於1916年3月設立「打狗酒精工場」,同年6月開始運作。1917年12月,將新塱、璞石閣糖廍廢止,改在公埔庄設置能力60噸的「里行工場」。1918年7月,設立「壽酒精工場」。另外,於1918年10月在旗尾工場試驗了用爪哇進口的原糖生產「再製白糖」,由於生產成果良好,岸內及新營工場亦改使用此方式製糖。1919年10月,設立「大阪精製糖工場」,在1920年8月開始製糖[1]

1920年4月,資本額增加1,375萬圓,總額達到2,500萬圓,使鹽水港製糖成為當時臺灣東部地區最大的企業機構。因拓殖事業已告一段落,並準備擴大糖業發展,於同年6月將公司名稱改回「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於1921年1月,設置馬太鞍工場(同年3月改稱大和工場),以鳳林的北清水溪為原料採集區界線,並將公埔、里行糖廍廢止。1921年7月,鹽水港製糖合併了1917年設立於高雄的旁系會社──泰昌冰糖株式會社[1]。1925年11月,併購了台南製株式會社的兩處改良糖廍無水藔工場、山杉林工場。1926年1月,前述兩處改良糖廍併入旗尾工場。1927年2月,「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而獲得了溪州工場;同年6月併購併購「東京精糖株式會社」、「恆春製糖合資會社」(恆春工場),而資本金達到5,850萬圓[1]。然而,正當鹽水港製糖積極擴大規模時,鹽水港製糖的第四大股東鈴木商店日语鈴木商店受到1927年的昭和金融恐慌影響而破產,使得鹽水港製糖在同年12月將旗尾、恆春工場賣給臺灣製糖株式會社,而資本額在1929年10月減半至2,925千萬圓[1][2]

因大和工場設置初期原料供應不穩定,其與花蓮港製糖所壽工場經常相互支援。隨著製糖重心逐漸南移,1929年大和工場的產量開始超過壽工場,成為鹽水港製糖在花東地區的生產主力。1936年,增設新營製糖所第二工場,以及在柳營庄設立新營酒精工場。1938年5月,增資至6,000萬圓[3]。在1939年,鹽水港製糖的社員有694人(台灣人626人、內地人67人),短期雇用有1,708人(台灣人1,494人、內地人214人)[3]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编辑]

戰後,1945年(昭和20年)11月,鹽水港製糖在臺灣的資產被國民政府接收,同大日本製糖、臺灣製糖、明治製糖的在臺資產皆併入臺灣糖業公司。鹽水港製糖改為「臺灣糖業公司第四區分公司」,而位於花蓮的大和工場則被更名為花蓮港糖廠;因壽工場受損較嚴重且產量小於大和工場,故臺糖決定將其廢棄。

鹽水港製糖在日本內地的資產在1950年由新設立的「塩水港倉庫株式會社」繼承,其於1950年改稱「塩水港精糖株式會社」。特別的是,由於鹽水港製糖在台灣協會學校於1919年改制為拓殖大學時捐款最多,拓殖大學在2020年的150周年紀念會向鹽水港精糖頒發了感謝狀。

社長

[编辑]

工場

[编辑]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所屬工場[4][3]
名稱 位置 由來 能力 產品 備註
新營製糖所 第一工場 臺南州新營郡新營街新營65番地 1908年設立 1,000噸 耕地白糖
第二工場 1936年設立 1,200噸
岸內製糖所 第一工場 臺南州新營郡鹽水街岸內 1904年設立 550噸
第二工場 1911年設立 700噸
溪州製糖所 溪州工場 臺中州北斗郡溪州庄 1927年併入 1,950噸 耕地白糖、粗糖
花蓮港製糖所 大和工場 花蓮港廳鳳林郡鳳林街上大和1214-1番地 1920年設立 550噸 粗糖
壽工場 花蓮港廳花蓮郡壽庄壽579番地 1913年設立 500噸
東京工場 東京市芝區西芝浦 1927年併入 200噸 精糖
大阪工場 大阪市此花區西野下之町 1920年設立 200噸
壽酒精工場 花蓮港廳花蓮郡壽庄 1919年設立 50石 酒精
高雄酒精工場 高雄州高雄市入船町五丁目18番地 1916年設立 120石
新營酒精工場 臺南州新營郡柳營庄 1936年設立 165石
旗尾工場 高雄州旗山郡旗山街 1910年併入 1927年賣給臺灣製糖
恆春工場 高雄州恆春郡恆春街 1927年併入

製糖鐵道

[编辑]

車站一覽

[编辑]
二林線(田中─二林)
*原 林本源製糖二林線
*明治43年(1910年)9月14日 開業
車站名 營業里程 備考 所在地
田中 0 彰化縣田中鎮
中潭 0.8 彰化縣田中鎮
外三 3.6 舊名「外三塊厝」 彰化縣田中鎮
鎮平 5.2 彰化縣田尾鄉
田尾 8.0 彰化縣田尾鄉
北斗 9.9 彰化縣北斗鎮
北勢 10.4 彰化縣北斗鎮
溪州 14.0 彰化縣溪州鄉
溪墘厝 15.4 彰化縣溪州鄉
路口厝 17.7 彰化縣埤頭鄉
大灣 20.0 彰化縣竹塘鄉
竹塘 21.2 彰化縣竹塘鄉
鹿寮 23.2 彰化縣竹塘鄉
外蘆竹塘 25.0 彰化縣二林鎮
番子田 26.4 彰化縣二林鎮
二林 29.3 彰化縣二林鎮
新營─布袋
*明治42年(1909年)5月20日 開業
車站名 營業里程 備考 所在地
新營 0 臺南市新營區
工場前 0.7 臺南市新營區
太子宮 5.4 臺南市新營區
南門 7.3 臺南市鹽水區
塩水 8.5 臺南市鹽水區
岸內 9.6 臺南市鹽水區
義竹 11.5 嘉義縣義竹鄉
安溪寮 15.1 嘉義縣義竹鄉
前東港 19.1 嘉義縣布袋鎮
布袋 21.4 嘉義縣布袋鎮

文化資產

[编辑]
原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總社辦公室
原鹽水港製糖本社辦公室 (位在新營糖廠內)
位置 臺灣臺南市新營區中興路31巷48號
官方名称原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總社辦公室
類型登錄等級: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其他設施
詳細登錄資料

鹽水港製糖在由臺糖接收後,相關設施仍續續使用,部分保留至今而被登錄為文化資產,例如「原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總社辦公室」、「台糖柳營酵母暨飼料工廠」(原新營酒精工場)、「原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岸內製糖所實驗室」、「花蓮糖廠製糖工場」(原花蓮港製糖所大和工場)等。

原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總社辦公室,為建於1908年的仿歐洲古典式建築,作為當時的事務所及會議室使用。戰後為台灣糖業公司第四區分公司辦公室,內有工務、農務、運輸組及實驗改良場,後為業務課辦公室,最後為物料股辦公室,目前閒置中。

其他

[编辑]
  • 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華民國接管臺灣。當時糖廠上煙囪寫著「鹽水製糖株式會社」,被來臺的中國人看到,還脫口而出「日本人好厲害,鹽水也能用來製糖」,鬧出許多笑話。[5]:81

參考資料

[编辑]
  • 《臺灣會社年鑑》
  • 《日本鐵道旅行地圖帳 朝鮮・臺灣》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特產課. 臺灣糖業概觀. 1927年. 
  2. ^ 2.0 2.1 2.2 2.3 大園, 市藏. 臺灣始政四十年史. 日本植民地批判社. 1935-09-21. 
  3. ^ 3.0 3.1 3.2 黑田, 秀博.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 社業概況.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 1939-09-05. 
  4. ^ 田中, 一二. 新臺灣糖業讀本. 臺灣通信社. 1935-09-26. 
  5. ^ 張炎憲主編. 〈陳唐山訪談記錄〉,收於《青春 築夢 台灣國:發芽》. 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2010年12月. ISBN 978-986-85133-4-1. 

延伸閱讀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