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 |||||||||||||||||||||||||||||||
已登記選民 | 18,511,356 | ||||||||||||||||||||||||||||||
---|---|---|---|---|---|---|---|---|---|---|---|---|---|---|---|---|---|---|---|---|---|---|---|---|---|---|---|---|---|---|---|
投票率 | 67.59% | ||||||||||||||||||||||||||||||
| |||||||||||||||||||||||||||||||
國民黨保持 民進黨保持 無黨籍保持 國民黨新增 民進黨新增 無黨籍新增 | |||||||||||||||||||||||||||||||
中華民國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
政府(沿革) |
政治 |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及2014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是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又稱「103年九合一選舉」)的一部份,於2014年11月29日舉行[1],包含直轄市自治法施行以來的第6屆直轄市市长選舉,以及地方自治實施以來的第17屆縣、市長選舉。
本次選舉為首次直轄市長、縣市長同時改選,投票率約為67.59%,在22個直轄市、縣市長席次中,民主進步黨取得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4個直轄市及基隆市、宜蘭縣、新竹市、彰化縣及濁水溪以南各縣市與離島之澎湖縣,共計13席;中國國民黨取得直轄之新北市及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臺東縣與福建之連江縣,共計6席;臺北市、花蓮縣、金門縣分別由無黨籍柯文哲(和民進黨整合)、傅崐萁(親民黨背書)、陳福海(親民黨背書)勝出。
本次選舉有十三位現任者爭取連任,除了臺中市市長胡志強、桃園縣縣長吳志揚(參選改制後的桃園市市長)、新竹市市長許明財、金門縣縣長李沃士、連江縣縣長楊綏生連任失利外,其餘八位地方首長皆順利連任。
全國統計
[编辑]民意調查
[编辑]2014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全國民意調查 | ||||||
---|---|---|---|---|---|---|
民調來源 | 完成日期 | 民進 | 國民 | 其他政黨 | 無黨 | 未表態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2年11月23日 | 33.9% | 22.6% | - | - | 43.5% |
TVBS | 2014年1月20日 | 51% | 47% | 1% | 1% | - |
TVBS | 2014年4月28日 | 53% | 45% | 1% | 2% | - |
TVBS | 2014年8月28日 | 49% | 43% | 1% | 8% | - |
TVBS | 2014年10月23日 | 49% | 38% | 0% | 13% | - |
選舉預估
[编辑]2014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預測分佈圖 | |||||
---|---|---|---|---|---|
預估來源 | TVBS | 民主進步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民主進步黨 | ||
公佈日期 | 2014年1月20日 | 2014年6月22日 | 2014年7月16日 | ||
預測圖 | |||||
預估來源 | 國立政治大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國立政治大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國國民黨 | ||
公佈日期 | 2014年7月31日 | 2014年8月11日 | 2014年9月15日 | ||
預測圖 | |||||
預估來源 | 臺灣指標民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國立政治大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國國民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公佈日期 | 2014年10月8日 | 2014年10月30日 | 2014年10月31日 | ||
預測圖 | |||||
公佈日期 | 2014年11月6日 | 2014年11月16日 | 2014年11月18日 | ||
預估來源 | 臺灣指標民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國立政治大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聯合報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預測圖 | |||||
圖例 | 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領先的縣市。 | 民主進步黨候選人領先的縣市。 | 無黨籍候選人領先的縣市。 | ||
選情陷入膠著的縣市。 |
選舉結果
[编辑]粗體代表成功連任縣長或市長的當選人,共有8位。
縣市 | 當選人 | 黨籍 |
---|---|---|
臺北市 | 柯文哲 | 無黨籍 |
高雄市 | 陳菊 | 民主進步黨 |
新北市 | 朱立倫 | 中國國民黨 |
桃園市 | 鄭文燦 | 民主進步黨 |
臺中市 | 林佳龍 | 民主進步黨 |
臺南市 | 賴清德 | 民主進步黨 |
基隆市 | 林右昌 | 民主進步黨 |
新竹縣 | 邱鏡淳 | 中國國民黨 |
新竹市 | 林智堅 | 民主進步黨 |
苗栗縣 | 徐耀昌 | 中國國民黨 |
南投縣 | 林明溱 | 中國國民黨 |
彰化縣 | 魏明谷 | 民主進步黨 |
雲林縣 | 李進勇 | 民主進步黨 |
嘉義縣 | 張花冠 | 民主進步黨 |
嘉義市 | 涂醒哲 | 民主進步黨 |
屏東縣 | 潘孟安 | 民主進步黨 |
宜蘭縣 | 林聰賢 | 民主進步黨 |
花蓮縣 | 傅崐萁 | 無黨籍 |
臺東縣 | 黃健庭 | 中國國民黨 |
澎湖縣 | 陳光復 | 民主進步黨 |
金門縣 | 陳福海 | 無黨籍 |
連江縣 | 劉增應 | 中國國民黨 |
政黨 | 本屆席次 | 上屆席次 | 兩屆差額 |
---|---|---|---|
民主進步黨 | 13 | 6 | ▲ 7 |
中國國民黨 | 6 | 15 | ▼ 9 |
無黨籍 | 3 | 1 | ▲ 2 |
縣市別 | 上屆當選人黨籍 | 本屆當選人黨籍 |
---|---|---|
臺北市 | 中國國民黨 | 無黨籍 |
基隆市 | 中國國民黨 | 民主進步黨 |
桃園市 | 中國國民黨 | 民主進步黨 |
新竹市 | 中國國民黨 | 民主進步黨 |
臺中市 | 中國國民黨 | 民主進步黨 |
彰化縣 | 中國國民黨 | 民主進步黨 |
嘉義市 | 中國國民黨 | 民主進步黨 |
澎湖縣 | 中國國民黨 | 民主進步黨 |
金門縣 | 中國國民黨 | 無黨籍 |
政治背景
[编辑]臺北市市長身為首都的行政首長,其代表意義十分重要,被認為是通往總統之路的跳板,同時也是政黨選舉的必爭之地[2]。在歷年來的藍綠陣營對決中,臺北市的基本盤格局一直都維持在藍略大於55%、綠略小於45%[3][4]。1945年,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臺北市成為省轄市,市長從1951年起隨著地方自治的實施而由市民直選,除了第三屆及第四屆市長黃啟瑞為中國國民黨籍之外,臺北市便一直由黨外人士吳三連、高玉樹主政[5]。臺北市在1967年改制為直轄市後,市長改由中央政府派任,除第一任市長為無黨籍的高玉樹,其餘均為國民黨籍本省人士擔任,至1994年起再度改為市民直選[6]。在首屆直轄市長選舉中,民主進步黨的陳水扁在國民新三黨鼎立的狀態下當選[7]。1998年,在泛藍整合成功的效應下,獲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擊敗尋求連任的陳水扁,臺北市再次展開四屆十六年國民黨執政[8]。
近年來,國民黨在臺北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2年市長選舉,由馬英九以六成四的票數當選連任。民主進步黨歷年在臺北市的最高得票率則在1998年市長選舉,由尋求連任的陳水扁以四成六的票數落敗。上屆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郝龍斌以五成六的票數連任成功,擊敗得票率四成四的民進黨候選人蘇貞昌。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臺北市以五成八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除了民進黨提名的姚文智於士林大同勝出外,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臺北市其餘七個選區均成功當選。
政黨初選
[编辑]參見:2014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中國國民黨提名作業#臺北市
2014年臺北市市長政黨初選 | ||||
---|---|---|---|---|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 政黨 | 備註 | 狀態 |
2012年6月3日[9] | 楊實秋 | 中國國民黨 | 時任臺北市議員。 | 未登記政黨初選。[10] |
2012年8月11日[11] | 秦慧珠 | 中國國民黨 | 時任臺北市議員、曾任臺北市立法委員。 | 宣佈退選、支持丁守中。[12] |
2012年11月4日[13] | 丁守中 | 中國國民黨 | 時任臺北市立法委員、曾任中國國民黨臺北市主委。 | 政黨提名初選落敗。 |
2013年6月11日[14] | 鍾小平 | 中國國民黨 | 時任臺北市議員、曾任臺北縣議員。 | 政黨提名初選落敗。 |
2013年9月22日[15] | 蔡正元 | 中國國民黨 | 時任臺北市立法委員、曾任臺北市國民大會代表。 | 政黨提名初選落敗。[16][17] |
2014年2月24日[18] | 連勝文 | 中國國民黨 | 時任臺北市經發會副總召、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常委。 | 政黨提名候選人。[19] |
2012年2月7日[20] | 周柏雅 | 民主進步黨 | 時任臺北市副議長、曾三度參選立委落敗。 | 未登記政黨初選。[21] |
2013年7月27日[22] | 許添財 | 民主進步黨 | 時任臺南市立法委員、曾任臺南市市長。 | 在野第一階段民調落敗。 |
2013年9月25日[23] | 顧立雄 | 民主進步黨 | 執業律師、曾任全國不分區國民大會代表。 | 在野第一階段民調落敗。 |
2013年10月26日[24] | 呂秀蓮 | 民主進步黨 | 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桃園縣縣長。 | 宣佈退選。[25] |
2013年12月30日[26] | 姚文智 | 民主進步黨 | 時任臺北市立法委員、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 | 在野第二階段民調落敗。[27] |
2013年11月27日[28] | 柯文哲 | 無黨籍 | 時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教授。 | 在野第二階段民調勝出。[29] |
2014年2月17日[30] | 馮光遠 | 無黨籍 | 時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曾任中國時報副總編輯。 | 自行宣佈參選。 |
2014年6月13日[31] | 沈富雄 | 無黨籍 | 曾任臺北市立法委員。 | 宣佈退選。[32] |
2014年9月5日[33] | 陳汝斌 | 三等國民 公義人權自救黨 | 時任三等國民公義人權自救黨主席。 | 政黨提名候選人。 |
2014年9月5日[34] | 陳永昌 | 無黨籍 | 時任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系副教授。 | 自行宣佈參選。 |
2014年9月5日[33] | 李宏信 | 無黨籍 | 時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臺北市分會理事長、宏仁診所院長。 | 自行宣佈參選。 |
2014年9月5日[33] | 趙衍慶 | 無黨籍 | 退役軍人。 | 自行宣佈參選。 |
註:民主進步黨與臺大醫院醫師柯文哲在本屆選舉共組「在野大聯盟」,並採二階段民調整合作業。第一階段民調乃民主進步黨黨內初選,由立委姚文智勝出。第二階段民調乃在野整合作業,經姚、柯兩人參與後,由柯勝出。民主進步黨決議不在本屆選舉提名,並推薦柯文哲。[35] |
候選人
[编辑]- 執政的中國國民黨經過初選過程,提名時任臺北市經發會副總召的連勝文角逐首都市長寶座。連出身政治世家,其父連戰時任國民黨榮譽主席,並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國民黨主席,並曾二度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但均落選敗北。祖父連震東曾任內政部部長、官派臺北縣縣長。
- 「在野大聯盟」經歷二階段民調,由曾任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臺大醫學院教授的柯文哲以無黨籍身份代表參選,並獲民主進步黨[35]、台灣團結聯盟[36]、及部分親民黨成員支持[37]。柯的競選總幹事由台灣國民會議主席、前新黨籍立委姚立明擔任[38]。柯文哲的祖父是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妻子陳佩琪亦為醫師。
- 憲法133實踐聯盟發起人馮光遠婉拒在野整合,獨立參選。馮乃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中國時報》主筆、副總編輯、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其父馮國華,曾任三重市民代表。[39]
- 三等國民公義人權自救黨由主席陳汝斌代表參選。
- 時任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系副教授陳永昌以無黨籍身份參選。
- 時任臺北市紅十字會理事長李宏信亦以無黨籍身份參選。[40]
- 中華民國國軍榮民趙衍慶亦以無黨籍身份參選。趙曾分別於2009年、2012年參選大安區立委,並自稱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政工。[41]
競選過程
[编辑]2014年臺北市市長候選人競選主軸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競選主軸 | |
1 | 陳汝斌 | 三等國民 公義人權自救黨 | 「自己的公平正義自己救,預算全民審查」。 | |
2 | 趙衍慶 | 無黨籍 | 「開發臺北市內雪山礦產、建造實驗室」。 | |
3 | 李宏信 | 無黨籍 | 「市民最大,台北加油」。 | |
4 | 陳永昌 | 無黨籍 | 「大都會區朝公有地房屋發展」。 | |
5 | 馮光遠 | 無黨籍 | 「夯台北.小確幸.大是非」。[42] | |
6 | 連勝文 | 中國國民黨 | 「散播希望的種子」。 | |
7 | 柯文哲 | 無黨籍 ( 民主進步黨禮讓、支持) | 「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43] |
本屆選舉,共有七人登記參選市長,創下歷屆候選人數的記錄[33]。選舉初期民調顯示連勝文領先,唯隨著選情升溫,連、柯兩人陷入膠著,民調呈現雙方互有輸贏的態勢。選前半年,柯文哲的聲勢更進一步上揚。九月下旬MG149案爆發,連營開始對柯文哲進行抹黑,試圖扭轉落後民調,反而擴大差距,柯取得穩定領先。曾任民進黨籍立委的沈富雄曾有意以無黨籍身份參選,惟於2014年8月8日宣佈退選,對選情造成一定的衝擊[44]。
民意調查
[编辑]2014年臺北市市長選舉民意調查 | ||||||
---|---|---|---|---|---|---|
民調來源 | 完成日期 | 無黨 柯文哲 | 國民 連勝文 | 無黨 馮光遠 | 未表態 | |
TVBS | 2013年7月15日 | 30% | 47% | - | 23% | |
旺旺中時 | 2013年9月2日 | 26.6% | 40.9% | - | 32.6% | |
TVBS | 2013年9月26日 | 32% | 42% | - | 26%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3年10月27日 | 35.65% | 23.77% | - | 15.54% |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3年10月31日 | 39.1% | 33.5% | - | 27.4% | |
旺旺中時 | 2013年12月17日 | 26.1% | 30.9% | - | 43.3% | |
聯合報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3年12月19日 | 41% | - | 21% | ||
TVBS | 2013年12月30日 | 47% | 44% | - | 9% |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月15日 | 58.3% | 25.9% | - | 15.8%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月27日 | 38.0% | 31.7% | - | 30.3%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2月7日 | 38.90% | 30.72% | 1.48% | 16.37% | |
森信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2月19日 | 40.5% | 33.8% | - | 25.7% | |
TVBS | 2014年2月24日 | 37% | 41% | - | 22% | |
聯合報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2月24日 | 39% | 45% | - | 16%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2月24日 | 41.17% | 41.41% | - | 17.42%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2月24日 | 32% | 29% | - | 39% | |
TVBS | 2014年3月5日 | 42% | 43% | - | 16%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3月5日 | 42.10% | 39.41% | - | 18.49% | |
民進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3月7日 | 42% | 42% | - | 16%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3月17日 | 45.70% | 36.23% | - | 18.07% | |
世新大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4月3日 | 42.1% | 38.8% | - | 19.1% | |
旺旺中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4月8日 | 34.3% | 32.5% | - | 33.2%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4月13日 | 36.00% | 48.76% | - | 15.24%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4月17日 | 35.51% | 50.00% | - | 14.49% | |
TVBS | 2014年4月22日 | 38% | 47% | - | 15%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5月5日 | 36.3% | 33.4% | - | 30.3% |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5月6日 | 43.9% | 38.3% | - | 17.9% | |
台灣指標 | 2014年5月29日 | 41.4% | 40.1% | - | 18.5% | |
TVBS | 2014年6月6日 | 45% | 39% | - | 16%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6月7日 | 47.35% | 36.73% | - | 18.77% | |
民進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山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全方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6月12日 | 43% | 28% | - | 29% | |
聯合報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6月13日 | 34% | 34% | - | 23%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6月13日 | 51.36% | 24.72% | 2.39% | 11.16% |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6月13日 | 41.8% | 24.1% | 1.3% | 19.7% | |
TVBS* | 2014年6月21日 | 43% | 29% | - | 13% | |
展欣科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6月26日 | 62.86% | 37.14% | - | -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6月29日 | 31.0% | 24.4% | - | 36.0% | |
自由時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1日 | 43.69% | 23.83% | - | 24.23% | |
東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3日 | 60% | 17% | - | 23%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6日 | 38.6% | 30.9% | - | 20.6%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11日 | 44.33% | 32.82% | 2.58% | 10.91% | |
國民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12日[45] | 42% | 38% | - | 12%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27日 | 45.88% | 32.41% | 2.78% | 9.92% | |
國民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29日 | 29.78% | 33.47% | - | 32.62%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30日 | 40.9% | 36% | - | 16.7% | |
自由時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8月5日 | 42.98% | 23.32% | 0.99% | 26.78%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8月8日 | 39.5% | 30.1% | - | 30.4% | |
TVBS | 2014年8月20日 | 44% | 33% | - | 23% |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8月22日 | 42.7% | 29.7% | 3.4% | 24.2%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8月23日 | 33.4% | 27.3% | - | 39.3%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8月30日 | 45.1% | 37.2% | - | 17.7% | |
柯文哲團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3日 | 43% | 31% | - | 26%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6日 | 44.18% | 37.13% | 2.91% | 15.78%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11日 | 35% | 30.9% | - | 34.1% |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13日 | 42.8% | 25.0% | - | 32.2% | |
壹電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15日 | 40.2% | 28.8% | - | 31% | |
柯文哲團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16日 | 42% | 32% | - | 26% | |
TVBS | 2014年9月17日 | 45% | 33% | 2% | 19% | |
世新大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18日 | 33.9% | 24.8% | 1.6% | 39.7%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23日 | 43.4% | 34.5% | - | 17% | |
台灣指標1 | 2014年10月1日 | 33.8% | 24.4% | 3.2% | 38.6% |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2日 | 46.6% | 28.0% | - | 25.4% | |
柯文哲團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3日 | 44.4% | 31.2% | - | 24.4% | |
自由時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6日 | 41.61% | 24.63% | 0.99% | 32.77% | |
趨勢(原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9日 | 40.9% | 28.2% | - | 30.9% | |
趨勢(推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9日 | 46.4% | 43.5% | - | 10.1% | |
柯文哲團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16日 | 46% | 33% | - | 23% | |
趨勢(原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16日 | 38.4% | 34.0% | - | 27.6% | |
趨勢(推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16日 | 46.7% | 46.0% | - | 7.3% | |
聯合報系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16日 | 42% | 29% | 2% | 26% | |
TVBS | 2014年10月21日 | 47% | 32% | 2% | 18%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22日 | 43.6% | 32.3% | - | 18.5%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26日 | 38.3% | 29.0% | - | 22.7% | |
自由時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28日 | 44.38% | 24.85% | - | 27.40% | |
聯合報系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6日 | 39% | 29% | - | 28% | |
聯合報系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7日 | 40% | 29% | - | 28% | |
TVBS | 2014年11月8日 | 45% | 32% | 3% | 20% | |
蘋果日報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8日 | 55.68% | 33.15% | - | 7.07%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8日 | 46.9% | 30.2% | - | 16.2% |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8日 | 46.6% | 29.0% | - | 24.4% | |
壹電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3日 | 44.9% | 26.7% | - | 28.4% | |
自由時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5日 | 44.27% | 25.66% | - | 30.07% |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5日 | 43.0% | 30.0% | 0.8% | 26.2% | |
聯合報系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6日 | 42% | 28% | 1% | 29% | |
世新大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6日 | 40.1% | 28.6% | - | 25.7% | |
TVB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8日 | 51% | 29% | 1% | 18% | |
TVB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27日 | 44% | 32% | 4% | 20% | |
註:* 民意調查包含其他候選人。 1: 陳永昌(0.2%) |
選舉預估
[编辑]2014年臺北市市長選舉預估 | ||||||
---|---|---|---|---|---|---|
預估來源 | 完成日期 | 投票率 | 無黨 柯文哲 | 國民 連勝文 | 無黨 馮光遠 | 無黨 陳永昌 |
台灣指標(下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1日 | - | 58.1% | 37.8% | 3.8% | 0.3% |
台灣指標(上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1日 | - | 63.0% | 32.7% | 3.9% | 0.4% |
選舉結果
[编辑]2014年臺北市市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1 | 陳汝斌 | 三等國民公義人權自救黨 | 1,624票 | 0.11% | |||
2 | 趙衍慶 | 無黨籍 | 15,898票 | 1.06% | |||
3 | 李宏信 | 無黨籍 | 2,621票 | 0.18% | |||
4 | 陳永昌 | 無黨籍 | 1,908票 | 0.13% | |||
5 | 馮光遠 | 無黨籍 | 8,080票 | 0.54% | |||
6 | 連勝文 | 中國國民黨 | 609,932票 | 40.82% | |||
7 | 柯文哲 | 無黨籍 | 853,983票 | 57.16% | |||
選舉日期 | 2014年11月29日 | 選舉人數 | 2,146,939人 | ||||
投票率 | 70.46% | 投票人數 | 有效:1,494,046人 無效:18,678人 |
本次選舉柯文哲以近25萬票大勝主要對手連勝文,成為臺北市升格直轄市後開放民選以來首度當選之無黨籍候選人。
政治背景
[编辑]新北市位處臺灣本島最北端,是中華民國境內人口最多的都市,由原臺灣省下轄之臺北縣於2010年底升格改制而成[46][47]。由於幅員遼闊,選舉人數高達三百萬,故號稱全國最大票倉,是藍綠兵家必爭之地,選民結構呈現藍略大於綠[48][49]。改制前的臺北縣在戒嚴時期,一直是由中國國民黨執政[50]。但在1989年底,甫成立的民主進步黨贏得縣長寶座,尤清、蘇貞昌展開長達四屆十六年的執政[51]。2005年,適逢民進黨中央執政滿意度嚴重下滑的效應下,獲國民黨提名的周錫瑋當選末任臺北縣長[52]。在2010年年底所舉行的首屆新北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朱立倫以十一萬票、五個百分點的差距,擊敗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53]。
近年來,國民黨在臺北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六成一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臺北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1年縣長選舉,由蘇貞昌獲得五成一的票數當選連任。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新北市以五成四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在五股蘆洲、三重等兩個選區勝出,而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則在新北市其餘十個選區勝出。
政黨初選
[编辑]參見:2013年-2014年民主進步黨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作業#新北市
2014年新北市市長政黨初選 | ||||
---|---|---|---|---|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 政黨 | 備註 | 狀態 |
2013年9月27日[54] | 游錫堃 | 民主進步黨 | 曾任行政院院長、民主進步黨主席。 | 第二階段民調勝出。[55][56] |
2013年10月5日[57] | 羅致政 | 民主進步黨 | 時任民主進步黨新北市主委、曾參選新北市立法委員。 | 宣佈退選。[58] |
2013年10月19日[59] | 莊碩漢 | 民主進步黨 | 曾任臺灣省副主席、臺北縣立法委員。 | 第一階段民調落敗。 |
2013年11月20日[60] | 林志嘉 | 台灣團結聯盟 | 時任台灣團結聯盟秘書長、曾任臺北縣立法委員。 | 第二階段民調落敗。[61] |
2013年12月11日[62] | 陳明義 | 中國國民黨 | 時任新北市議員、中國國民黨中常委。 | 宣佈退選。[63] |
2014年6月24日[64] | 朱立倫 | 中國國民黨 | 時任新北市市長、曾任行政院副院長、桃園縣長。 | 政黨提名候選人。[65] |
2014年9月4日 | 李進順 | 無黨籍 | 曾從事自動控制產業。 | 自行宣佈參選。 |
註:泛綠陣營本屆採二階段整合民調作業。第一階段民調乃民主進步黨黨內初選,由前行政院院長游錫堃勝出。第二階段民調乃泛綠整合作業,經游及台灣團結聯盟提名人林志嘉兩人參與後,由游勝出,代表泛綠參選。[56][66] |
候選人
[编辑]- 泛綠陣營經過了二階段民調過程,由民主進步黨提名的前行政院院長游錫堃參選本屆市長,並獲台灣團結聯盟支持。游曾任民進黨主席、總統府秘書長,在中央任職前,曾長期經營宜蘭縣,並當選該縣縣長、省議員等職。游曾於2010年爭取代表民進黨參選新北市長,但未獲提名。[67]
- 中國國民黨則提名市長朱立倫競選連任。朱為時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亦曾任行政院副院長,過去曾長期經營桃園縣,並當選該縣縣長、立法委員。
- 李進順以無黨籍身份參選,並希望推動「大同老實平等連盟」。
競選過程
[编辑]本屆選舉,呈現「堃倫大戰」的局面。
競選期間民調顯示,朱立倫以穩定幅度的差距領先對手。
民意調查
[编辑]2014年新北市市長選舉民意調查 | ||||||
---|---|---|---|---|---|---|
民調來源 | 完成日期 | 國民 朱立倫 | 民進 游錫堃 | 未表態 | ||
TVBS | 2013年9月30日 | 52% | 33% | 15% | ||
旺旺中時[永久失效連結] | 2013年11月26日 | 44.6% | 16.7% | 38.7% | ||
TVBS* | 2013年12月19日 | 56% | 25% | 17% | ||
聯合報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3年12月19日 | 58% | 19% | 23%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3年12月20日 | 50.00% | 30.94% | 19.06% | ||
TVBS* | 2014年1月3日 | 67% | 22% | 7% | ||
台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月10日 | 48.9% | 28.7% | 22.4% | ||
民進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2月27日 | 41.2% | 32.8% | 26.0% | ||
TVBS | 2014年4月15日 | 60% | 29% | 11%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4月19日 | 51.13% | 31.91% | 16.96% | ||
台灣指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5月29日 | 56.3% | 20.6% | 23.1% |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6月4日 | 49% | 37% | 14%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6月17日 | 55.47% | 25.60% | 18.93% | ||
聯合報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6月24日 | 55% | 22% | 23%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6月29日 | 37.0% | 18.1% | 44.9% | ||
TVBS | 2014年7月1日 | 52% | 29% | 20% | ||
東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3日 | 36% | 20% | 44% | ||
自由時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3日 | 44.07% | 28.99% | 26.95%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7日 | 48.98% | 37.80% | 13.22%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8日 | 48.7% | 26.6% | 24.7% | ||
世新大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23日 | 45.7% | 22.9% | 31.4% | ||
台灣指標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8日 | 43.9% | 14.8% | 39.7%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14日 | 45.1% | 34.3% | 16.5% | ||
聯合報系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16日 | 49% | 27% | 22% | ||
TVBS | 2014年11月3日 | 49% | 28% | 23%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2日 | 45.4% | 33.5% | 16.4% | ||
世新大學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2日 | 42.3% | 32.1% | 24.6% | ||
游錫堃團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4日 | 40.3% | 35% | 23.7% | ||
趨勢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5日 | 40.0% | 29.7% | 29.3% | ||
聯合報系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6日 | 49% | 22% | 16% | ||
註:* 民意調查包含其他候選人。 1: 李進順(1.6%);2: 李進順(1%);3: 李進順(0.7%);4: 李進順(1.0%); |
選舉預估
[编辑]2014年新北市市長選舉預估 | ||||||
---|---|---|---|---|---|---|
預估來源 | 完成日期 | 投票率 | 國民 朱立倫 | 民進 游錫堃 | 無黨 李進順 | |
台灣指標(下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8日 | - | 67.3% | 30.7% | 2.0% | |
台灣指標(上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8日 | - | 73.7% | 26.1% | 0.2% |
選舉結果
[编辑]2014年新北市市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1 | 游錫堃 | 民主進步黨 | 934,774票 | 48.78% | |||
2 | 李進順 | 無黨籍 | 22,207票 | 1.16% | |||
3 | 朱立倫 | 中國國民黨 | 959,302票 | 50.06% | |||
選舉日期 | 2014年11月29日 | 選舉人數 | 3,156,402人 | ||||
投票率 | 61.65% | 投票人數 | 有效:1,916,283人 無效:29,780人 |
朱立倫以兩萬五千票之極小差距擊敗游錫堃,且僅在15個行政區取得領先,為國民黨保住一都。
政治背景
[编辑]桃園市於2014年12月25日,由原臺灣省下轄之桃園縣升格改制而成[70]。桃園是藍營的優勢選區,就選民結構而言,泛藍領先泛綠十幾個百分點[71]。桃園縣在1990年代以前,除第八屆縣長許信良為黨外人士之外,即長年由中國國民黨主政[50]。 然而,在1997年縣長補選,民主進步黨提名的呂秀蓮高票當選,並於該年底的縣長選舉順利連任[50]。2001年,桃園縣再度變天,並由國民黨執政至今[72]。
近年來,國民黨在桃園縣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六成五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桃園縣的最高得票率則在1997年縣長選舉,由呂秀蓮獲得五成六的票數順利連任。在2009年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吳志揚僅以不到五萬票的微小差距當選末任桃園縣長。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桃園縣以五成七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在桃園縣境內的六個選區均成功當選,而民進黨的兩位時任立委皆連任失敗。
政黨初選
[编辑]2014年桃園市市長政黨初選 | ||||
---|---|---|---|---|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 政黨 | 備註 | 狀態 |
2014年3月12日[73] | 吳志揚 | 中國國民黨 | 時任桃園縣縣長、曾任桃園縣立法委員。 | 政黨提名候選人。[74] |
2013年10月14日[75] | 彭紹瑾 | 民主進步黨 | 曾任桃園縣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桃園縣主委。 | 政黨提名民調落敗。 |
2014年1月16日[76] | 鄭文燦 | 民主進步黨 | 曾任民主進步黨桃園縣主委、桃園縣議員。 | 政黨提名候選人。[77] |
2014年2月16日[78] | 鄭寶清 | 民主進步黨 | 曾任桃園縣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桃園縣主委。 | 政黨提名民調落敗。 |
2014年4月13日[79] | 呂東杰 | 台灣綠黨 | 時任綠黨中執委、荒野保護協會講師。 | 宣佈退選。 |
2014年9月4日 | 許睿智 | 無黨籍 | 前桃園縣長許新枝之胞弟。 | 自行宣佈參選。 |
候選人
[编辑]- 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在本屆選舉,推派時任客籍縣長吳志揚,挑戰桃園市首屆直轄市長。吳曾任全縣選區、及中壢地區立委;家族三代皆當選桃園縣長,父親吳伯雄更曾任內政部長、及國民黨主席。[80]
- 在野的民主進步黨經過了初選過程,提名上屆高票落選鄭文燦重披戰袍,並獲親民黨桃園服務處支持[81]。鄭乃民進黨桃園縣主委,亦曾任第一屆臺大學生會副會長、民進黨文宣部、組織部主任、桃園縣議員、海基會副秘書長、及行政院新聞局長。[82]
- 無黨籍人士許睿智,亦投入本屆選舉。其兄許新枝,早年曾為反對運動省議員、桃園鎮長,後轉入中國國民黨,並擔任桃園縣長、省府民政廳長、監委等職。
競選過程
[编辑]本屆選舉乃繼2009年縣長選舉以來,吳、鄭兩人二度同台角逐。
民進黨鄭文燦以「有輪替,才有改變」為競選主軸。
國民黨吳志揚以「新桃園,贏香港、勝新加坡」為競選主軸[83],象徵了愛與祥和的新桃園,提升桃園的經濟地位和條件,讓桃園贏香港,勝新加坡。
競選期間民調顯示,吳志揚以穩定幅度的差距領先對手。選前半年,縣府爆發八德合宜住宅弊案,吳的副手葉世文也因而解職,對選情曾造成一定的影響[84][85]。選舉過程,雙方陣營皆支持推動航空城,及建置捷運系統。吳陣營亦提出加強水域整治、推廣觀光產業、推展優質農業等政策。鄭陣營則提出台鐵地下化、車站特區都市更新,捷運延伸至大溪、八德等政策。
民意調查
[编辑]2014年桃園市市長選舉民意調查 | ||||||
---|---|---|---|---|---|---|
民調來源 | 完成日期 | 國民 吳志揚 | 民進 鄭文燦 | 未表態 | ||
TVBS | 2013年10月16日 | 49% | 30% | 21%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3年12月9日 | 45.1% | 18.3% | 36.7% | ||
TVBS | 2013年12月19日 | 57% | 25% | 19% | ||
聯合報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3年12月25日 | 44% | 27% | 29% | ||
自由時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3年5月6日 | 35.59% | 32.50% | 31.91% | ||
TVBS | 2014年5月6日 | 50% | 28% | 22% | ||
TVBS | 2014年6月4日 | 42% | 34% | 24%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6月10日 | 36.76% | 42.27% | 20.97% | ||
自由時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6月25日 | 36.83% | 31.64% | 31.54% |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1日 | 44.3% | 23.0% | 32.7% | ||
東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6月10日 | 16% | 34% | 50%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3年7月7日 | 47.0% | 26.8% | 26.2%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10日 | 42.63% | 39.60% | 17.77% | ||
自由時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8月21日 | 40.72% | 32.03% | 27.25% | ||
民進黨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9-23 | 2014年8月22日 | 40.7% | 30.8% | 28.5% | ||
台灣指標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14日 | 32.7% | 11.2% | 55.5% | ||
TVBS | 2014年9月18日 | 46% | 29% | 24% | ||
民進黨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9-23 | 2014年9月19日 | 40.3% | 32.7% | 27%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1日 | 47% | 21% | 32% | ||
聯合報系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18日 | 48% | 25% | 25%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8日 | 46.2% | 21.8% | 26.8% | ||
TVBS | 2014年11月11日 | 49% | 30% | 20% | ||
聯合報系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3日 | 49% | 25% | 23% | ||
趨勢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6日 | 38.0% | 29.2% | 32.5% | ||
註:* 民意調查包含其他候選人。 1: 許睿智(0.6%);2: 許睿智(1%);3: 許睿智(1%);4: 許睿智(0.3%) |
選舉預估
[编辑]2014年桃園市市長選舉預估 | ||||||
---|---|---|---|---|---|---|
預估來源 | 完成日期 | 投票率 | 國民 吳志揚 | 民進 鄭文燦 | 無黨 許睿智 | |
台灣指標(下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14日 | - | 63.6% | 34.6% | 1.8% | |
台灣指標(上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14日 | - | 68.5% | 29.1% | 2.4% |
選舉結果
[编辑]2014年桃園市市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1 | 鄭文燦 | 民主進步黨 | 492,414票 | 51.00% | |||
2 | 吳志揚 | 中國國民黨 | 463,133票 | 47.97% | |||
3 | 許睿智 | 無黨籍 | 9,943票 | 1.03% | |||
選舉日期 | 2014年11月29日 | 選舉人數 | 1,568,713人 | ||||
投票率 | 62.73% | 投票人數 | 有效:965,490人 無效:18,609人 |
原先外界看好爭取連任的吳志揚;然而開票當天吳志揚票數持續小幅落後民進黨籍候選人鄭文燦,鄭最終以近三萬票的差距爆冷門險勝尋求連任的吳志揚,贏得首任桃園直轄市長選舉。
政治背景
[编辑]臺中市為臺灣中部地區的經濟、文化與交通中心,由原臺灣省下轄之臺中縣及臺中市於2010年底合併改制而成[86]。整體而言,大臺中的政治情勢由藍營略占上風,且泛藍基本盤領先泛綠五到十個百分點[87]。原臺中縣在1990年代以前,即長年由國民黨紅黑兩派輪流主政,然而在1997年縣長選舉,由於國民黨未能整合成功,而導致民主進步黨籍的廖永來入主縣府[72]。2001年,國民黨提名的黃仲生擊敗尋求連任的廖永來,黃並於2005年順利連任,成為末任臺中縣長[88]。
原臺中市在1980年代以前,則長年由黨外人士及國民黨張賴兩派輪流主政[72]。1980年代,國民黨為了奪回執政權而改變提名策略,選擇無派系背景的候選人,並於1981年成功擊敗尋求連任的黨外市長曾文坡,展開了長達四屆十六年的執政[72]。1997年,時任民進黨籍省議員張溫鷹在藍綠雙方皆處於分裂的狀態下,憑著雄厚的基層實力,以五成的票數當選[89]。2001年,因為綠營內部分裂,而導致國民黨提名的胡志強當選,胡並於2005年連任成功,成為臺中市末任省轄市長[90]。
近年來,國民黨在臺中地區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六成的票數。民主進步黨歷年在臺中地區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獲得五成的票數成功過半。在2010年年底所舉行的首屆直轄市長選舉中,國民黨的胡志強以三萬票、兩個百分點的微幅差距險勝民進黨候選人蘇嘉全。在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臺中市以五成二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臺中市八席區域立委中,國民黨贏得四席,民進黨三席,無黨聯盟一席。
政黨初選
[编辑]2014年臺中市市長政黨初選 | ||||
---|---|---|---|---|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 政黨 | 備註 | 狀態 |
2013年3月30日[91] | 林佳龍 | 民主進步黨 | 時任臺中市立法委員、曾參選臺中市市長。 | 政黨提名候選人。[55] |
2013年9月15日[92] | 蔡其昌 | 民主進步黨 | 時任臺中市立法委員、曾任臺中縣民政局局長。 | 政黨提名民調落敗。 |
2013年9月18日[93] | 石大哉 | 中國青年黨 | 時任中國青年黨秘書長、曾任教師。 | 未登記參選。 |
2013年12月9日[94] | 蔡錦隆 | 中國國民黨 | 時任臺中市立法委員、曾任臺中市議員。 | 政黨提名民調落敗 |
2013年12月15日[95] | 紀國棟 | 中國國民黨 | 時任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曾任臺中縣立法委員。 | 政黨提名民調落敗 |
2014年2月5日[96] | 胡志強 | 中國國民黨 | 時任臺中市市長、曾任臺中市國民大會代表。 | 政黨提名候選人。[97] |
2014年2月6日[98] | 冉齡軒 | 中國國民黨 | 時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曾任臺中縣議員。 | 未登記政黨初選。 |
候選人
[编辑]藍綠兩大黨皆經由初選,產生政黨提名人。
- 在野的民主進步黨,提名市區立委林佳龍轉戰市長。林曾於中央擔任總統府副秘書長、民進黨秘書長、行政院新聞局長、不分區國代等職。2005年,林下鄉參選改制前的臺中市長,敗給國民黨胡志強。然而,在敗選後,林留在臺中深耕多年,始於2012年高票當選本市立委。[99]
- 中國國民黨則提名市長胡志強競選連任。胡志強早年曾任外交部長、駐美代表、新聞局長、及本市國代。自2001年起,胡擔任2屆9年省轄臺中市長,並於2010年縣市合併後,當選首屆直轄市長。2014年起出任國民黨副主席。[100]
競選過程
[编辑]本屆選舉乃繼2005年省轄臺中市長選舉以來,第二度「強龍對決」。
國民黨胡志強以「大台中,實現中」為競選主軸[101],並發表競選標誌紅、藍、白三色呈現高速運轉的大台中,代表持續驅動的國際競爭力。
競選期間民調顯示,林佳龍保持領先態勢。選舉過程,交通政見成為重要的攻防議題。林陣營主張「優先蓋大台中山手線」,及「捷運環狀化」[103]。而市府則於選前4個月推出快捷巴士(BRT),唯引發爭議[104];後於8月,提出「山海環線」計畫[105]。
民意調查
[编辑]2014年臺中市市長選舉民意調查 | ||||||
---|---|---|---|---|---|---|
民調來源 | 完成日期 | 民進 林佳龍 | 國民 胡志強 | 未表態 | ||
TVBS | 2013年7月15日 | 36% | 34% | 30% | ||
台灣指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3年12月5日 | 43.3% | 45.8% | 10.9% | ||
TVBS | 2013年12月16日 | 48% | 41% | 11% | ||
旺旺中時* | 2013年12月16日 | 32.4% | 25.7% | 27.8% | ||
聯合報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3年12月20日 | 42% | 36% | 22%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3年12月29日 | 65.69% | 21.41% | 12.9% | ||
山水 精湛 趨勢 | 2013年12月30日 | 44.73% | 23.63% | 31.64%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2月5日 | 53.59% | 33.69% | 12.72% | ||
TVBS | 2014年2月6日 | 47% | 31% | 22% |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2月12日 | 45.8% | 30.8% | 23.4% | ||
台中都發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2月18日 | 36.5% | 28.3% | 35.2% | ||
台中都發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2月25日 | 35.0% | 27.6% | 37.4% | ||
聯合報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3月15日 | 47% | 28% | 25% | ||
東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3月15日 | 37.6% | 44.9% | 17.5%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5月3日 | 51.42% | 33.85% | 14.73% |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5月7日 | 48.7% | 30.4% | 20.9% | ||
自由時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5月9日 | 45.96% | 23.61% | 30.43% | ||
台灣指標 | 2014年5月21日 | 42.6% | 32.0% | 25.4% | ||
東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3日 | 52% | 22% | 26%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7日 | 42.7% | 32.0% | 25.3% | ||
民進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8日 | 48.0% | 29.3% | 22.7% | ||
TVBS | 2014年7月11日 | 42% | 33% | 26% | ||
年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13日[106] | 39.8% | 31.4% | 28.8% | ||
自由時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8月18日 | 46.15% | 22.88% | 30.97% |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4日 | 41.7% | 31.7% | 26.6%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7日 | 44.56% | 37.94% | 17.5% | ||
世新大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20日 | 37.5% | 27.4% | 35.1% | ||
壹電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22日 | 44.6% | 29.4% | 26.0% | ||
台灣指標 | 2014年9月24日 | 32.2% | 29.8% | 38.0% | ||
TVBS | 2014年9月29日 | 44% | 30% | 26% | ||
民進黨 | 2014年9月30日 | 44.3% | 27.2% | 28.5% | ||
旺旺中時 | 2014年10月6日 | 48.6% | 31.7% | 17.1% | ||
自由時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9日 | 42.37% | 24.76% | 32.88% |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19日 | 38.7% | 26.4% | 34.9% | ||
聯合報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27日 | 45% | 29% | 24%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28日 | 43.4% | 35.4% | 21.2% | ||
TVBS | 2014年10月29日 | 45% | 30% | 25% | ||
自由時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31日 | 45.18% | 25.02% | 29.79% |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31日 | 39.3% | 24.7% | 36.0% | ||
壹電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2日 | 42.4% | 26.8% | 32% | ||
年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5日[107] | 42.2% | 32.1% | 25.7%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1日 | 43.0% | 39.8% | 13.9% | ||
自由時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2日 | 44.06% | 28.38% | 27.56% |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3日 | 43.4% | 32.9% | 23.7% | ||
世新大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4日 | 41.3% | 32.5% | 26.2% | ||
台中廣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5日 | 31.4% | 30.6% | 38.0% | ||
民進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5日 | 45.4% | 32.3% | 22.3% | ||
聯合報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5日 | 43% | 31% | 25%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5日 | 44.5% | 36.6% | 15.1% | ||
TVBS | 2014年11月16日 | 44% | 35% | 22% | ||
註:* 宋楚瑜 (14.9%) |
選舉預估
[编辑]2014年臺中市市長選舉預估 | |||||
---|---|---|---|---|---|
預估來源 | 完成日期 | 投票率 | 民進 林佳龍 | 國民 胡志強 | |
台灣指標(下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24日 | - | 53.3% | 46.7% | |
台灣指標(上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24日 | - | 59.0% | 41.0% |
選舉結果
[编辑]2014年臺中市市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1 | 胡志強 | 中國國民黨 | 637,531票 | 42.94% | |||
2 | 林佳龍 | 民主進步黨 | 847,284票 | 57.06% | |||
選舉日期 | 2014年11月29日 | 選舉人數 | 2,093,689人 | ||||
投票率 | 71.93% | 投票人數 | 有效:1,484,815人 無效:21,208人 |
林佳龍以超過六成選票,大勝尋求連任的胡志強21萬票,終結胡的四連霸之路及十三年的胡志強執政,成功當選臺中市長。
政治背景
[编辑]臺南市位於臺灣嘉南平原,是一座文化古都,由原臺灣省下轄之臺南縣及臺南市於2010年底合併改制而成[108]。大臺南是綠軍的大本營,泛綠和泛藍的基本盤大約在六比四之間[71][109]。原臺南縣在1990年代以前,由於黨國威權的時代背景,多由中國國民黨的派系輪流掌政[50]。然而隨著反對勢力抬頭,自1993年縣長選舉民進黨籍的陳唐山當選縣長以來,臺南縣便由藍翻綠,直至2010年五都改制皆由民主進步黨執政[109]。原臺南市在1990年代以前,則長年由黨外人士及國民黨輪流主政,反映了府城鮮明的反對意識。自1997年,民進黨籍的張燦鍙當選市長起,臺南市亦一直由民進黨執政至2010年縣市合併[72]。
歷年來,民進黨在臺南地區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拿下六成二的票數。國民黨近年來在臺南地區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8年總統大選,由馬蕭配拿下四成六的票數。在2010年年底所舉行的首屆直轄市長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時任立委賴清德以六成的票數勝出,並且在大臺南市轄三十七區全數獲勝。在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在臺南市以五成八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在臺南市境內的五個選區均成功當選。
政黨初選
[编辑]2014年臺南市市長政黨初選 | ||||
---|---|---|---|---|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 政黨 | 備註 | 狀態 |
2012年11月13日[110] | 賴清德 | 民主進步黨 | 時任臺南市市長、曾任臺南市立法委員。 | 政黨提名候選人。[111] |
2014年3月18日 | 黃秀霜 | 中國國民黨 | 時任國立台南大學校長、臺南市婦聯會副主委。 | 政黨徵召候選人。[97] |
候選人
[编辑]競選過程
[编辑]本屆選舉呈現賴、黃兩人對決的局面。
爭取連任的民進黨賴清德以「大步向前」為競選主軸。
國民黨黃秀霜以「台南值得更好,台南一定更好」為競選主軸。[113]
民意調查
[编辑]2014年臺南市市長選舉民意調查 | ||||
---|---|---|---|---|
民調來源 | 完成日期 | 民進 賴清德 | 國民 黃秀霜 | 未表態 |
TVBS | 2014年1月15日 | 84% | 4% | 12% |
東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3日 | 66% | 11% | 23%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13日 | 67.7% | 7.9% | 23.4% |
世新大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23日 | 59.1% | 14.7% | 26.2% |
TVBS | 2014年10月3日 | 67% | 16% | 17% |
台灣指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5日 | 69.4% | 6.4% | 24.2% |
聯合報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23日 | 65% | 14% | 20% |
趨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7日 | 63.1% | 11.2% | 25.7% |
世新大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9日 | 58.2% | 18.8% | 23.0% |
選舉預估
[编辑]2014年臺南市市長選舉預估 | ||||||
---|---|---|---|---|---|---|
預估來源 | 完成日期 | 投票率 | 民進 賴清德 | 國民 黃秀霜 | ||
台灣指標(下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5日 | - | 87.7% | 12.3% | ||
台灣指標(上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5日 | - | 90.3% | 9.7% |
選舉結果
[编辑]2014年臺南市市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1 | 賴清德 | 民主進步黨 | 711,557票 | 72.90% | |||
2 | 黃秀霜 | 中國國民黨 | 264,536票 | 27.10% | |||
選舉日期 | 2014年11月29日 | 選舉人數 | 1,512,778人 | ||||
投票率 | 65.88% | 投票人數 | 有效:976,093人 無效:20,595人 |
台南市的基本盤本來就極利於泛綠,最終毫無意外的由賴清德勝出。並創下當地史上最高得票率與本屆全國最高得票率,領先對手約45萬票。
政治背景
[编辑]高雄市為臺灣第二大都市,亦為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由原直轄市高雄市及臺灣省下轄之高雄縣於2010年底合併改制而成[114]。大高雄是綠營的票倉,選民結構呈現綠大藍小,泛綠泛藍基本盤大約在五成五比四成五左右[115]。原高雄縣在1980年代以前,即長年由國民黨紅白兩派、及黨外黑派輪流主政[72]。1985年,當時仍為黨外人士的余陳月瑛以三萬票的差距當選縣長,並開啟了高雄縣至2010年縣市合併,黨外至民進黨一脈相傳的「綠色執政」[71]。
原高雄市自1950年實施地方自治,省轄市長開放民選之後,除第六屆市長楊金虎為中國民主社會黨籍之外,便一直由中國國民黨執政[50]。高雄市在1979年改制為直轄市後,市長改由中央政府派任,至1994年起再度改為市民直選[6]。在首屆直轄市長選舉中,國民黨籍官派市長吳敦義高票當選[116]。1998年,獲民進黨提名的謝長廷擊敗了尋求連任的吳敦義,高雄市至2010年五都改制也一直由民進黨執政[72]。
歷年來,民進黨在高雄地區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4年總統大選,由陳呂配拿下五成七的票數。國民黨近年來在高雄地區的最高得票率則在2008年區域立委選舉,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共囊括五成一的票數。在2010年年底所舉行的首屆大高雄直轄市長選舉中,民進黨提名時任高雄市長陳菊參選,而在黨內初選中落敗的時任高雄縣長楊秋興則脫黨參選,國民黨則提名時任立委黃昭順。最後,陳菊以五成三得票率、過半票數當選,楊秋興、黃昭順則分別獲得兩成七及兩成餘的得票率。在2012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在高雄市以五成三的得票率領先,而在同日舉行的立委選舉,高雄市九席區域立委中,民進黨贏得七席,國民黨兩席。
政黨初選
[编辑]2014年高雄市市長政黨初選 | ||||
---|---|---|---|---|
表態日期 | 候選人 | 政黨 | 備註 | 狀態 |
2013年8月14日[117] | 陳菊 | 民主進步黨 | 時任高雄市市長、曾任高雄市國民大會代表。 | 政黨提名候選人。[111] |
2014年1月3日[118] | 楊秋興 | 中國國民黨 | 曾任政務委員、高雄縣縣長。 | 政黨徵召候選人。[119] |
2014年9月5日[120] | 周可盛 | 無黨籍 | 曾任報社記者。 | 自行宣佈參選。 |
候選人
[编辑]- 執政的民主進步黨在本屆選舉,由市長陳菊代表尋求連任。陳早年曾為黨外民主先驅郭雨新秘書、美麗島事件的政治犯,亦曾任民進黨代理主席、勞工委員會主委、臺北市社會局局長,及高雄市社會局長、南區國代等職。
- 在野的中國國民黨,則徵召棄綠投藍的政務委員楊秋興。楊曾任民進黨籍高雄縣縣長、立委、省議員,於2010年脫黨參選參選高雄市長落敗,選後轉入國民黨。[121]
- 2014年臺灣高雄氣爆事故受災戶、前媒體人周可盛,亦投入本屆市長選舉。[120]
競選過程
[编辑]本屆選舉乃繼2010年高雄市長選舉以來,「秋菊」兩人二度同台角逐。
爭取連任的陳菊以「再創高峰,大高雄向前行」為競選主軸。
國民黨楊秋興以「微市長,大市民!高雄興起,一切看我!」為競選主軸。
無黨籍周可盛提出「結合力量改變高雄,創造高雄奇蹟」的訴求。
民意調查
[编辑]2014年高雄市市長選舉民意調查 | ||||||
---|---|---|---|---|---|---|
民調來源 | 完成日期 | 民進 陳菊 | 國民 楊秋興 | 未表態 | ||
TVBS | 2013年7月23日 | 52% | 19% | 29% | ||
TVBS | 2013年12月12日 | 64% | 21% | 15% | ||
聯合報系 | 2013年12月24日 | 56% | 20% | 25% | ||
蘋果日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3年1月18日 | 67.68% | 20.20% | 12.12% | ||
自由時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3月17日 | 58.88% | 14.07% | 27.05% | ||
東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3日 | 60% | 16% | 24% | ||
旺旺中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7月10日 | 58.7% | 19.1% | 22.3% | ||
TVBS | 2014年8月12日 | 57% | 19% | 24% | ||
世新大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9月20日 | 48.5% | 23.0% | 28.5% | ||
自由時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1日 | 56.50% | 13.30% | 30.19% | ||
台灣指標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7日 | 58.8% | 10.4% | 29.3% | ||
聯合報系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22日 | 61% | 16% | 20% | ||
楊秋興團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22日 | 57.30% | 20.45% | 22.25% | ||
世新大學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0日 | 51.4% | 23.7% | 24.7% | ||
趨勢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1月13日 | 53.0% | 13.8% | 32.9% | ||
註:1: 周可盛(1.5%);2: 周可盛(1%);3: 周可盛(0.2%);4: 周可盛(0.3%) |
選舉預估
[编辑]2014年高雄市市長選舉預估 | ||||||
---|---|---|---|---|---|---|
預估來源 | 完成日期 | 投票率 | 民進 陳菊 | 國民 楊秋興 | 無黨 周可盛 | |
台灣指標(下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7日 | - | 74.0% | 24.4% | 1.6% | |
台灣指標(上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7日 | - | 77.2% | 20.8% | 2.0% | |
楊秋興團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4年10月22日 | - | 55.6% | 44.4% | - |
選舉結果
[编辑]2014年高雄市市長選舉結果 | |||||||
---|---|---|---|---|---|---|---|
號次 | 候選人 | 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
1 | 周可盛 | 無黨籍 | 14,925票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