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门

1889年的正阳门

光华门(原正阳门)是南京城墙明代所开的13个城门之一。正阳门是南京南城墙三座城门中,最靠东的一座,西面距通济门1450米,东北面距朝阳门2590米。明初,从通济门接原有城墙,向东延伸段城墙的中间位置上,开辟了正阳门。

作为京城的正门,正阳门并不在南京城的正南方,而是明显偏于东南。这是由于朱元璋在扩建南京城时,保留了南唐以来的金陵城及其西、南两面城墙和东城墙的南段,新扩展的城区分别位于京城的东部和西北部,使得扩展后的整个京城呈不规则形状。在新扩展的城区东部,修建了宫城和皇城,并形成一条纵贯城东的南北中轴线:正阳门是南端的起点,向北分别是洪武门、外五龙桥(跨外御河)、皇城正门承天门、端门、宫城正门午门、内五龙桥(跨内御河)、奉天门、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北安门。

正阳门虽然是京城的正门,城楼高大,设有瓮城;但在南京城的13个城门中,规格并非最高:聚宝门、通济门和水西门分别都有三道瓮城,四道城门。

正阳门前面的护城河非常宽阔,现在称为月牙湖。正阳门外跨护城河的桥梁名为夔脚桥。

历史

[编辑]

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江浙联军从这里攻打南京。1931年,为纪念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将正阳门改名为光华门

1937年12月9日拂晓,日军第9师团胁坂部队趁5师87师换防,抢占光华门外的大校场和通光营房,随后连续数日,日军飞机、野山炮和坦克不停地猛烈轰击光华门。城楼被炸飞,80米段的城垛被炸平。10日下午5时,日工兵第9大队在对光华门东南角残墙实施爆破,日军百余人从被击穿倒塌的城门沙袋掩体工事中冲入光华门,胁坂36联队伊藤善光少佐将太阳旗插在南京城头。光华门成为最先被日军突破的地点。消息传回日本,日本立刻举国若狂。担任光华门防务的中国守军,[1]以大量集束手榴弹、机枪和步枪与日军展开激战,在短短数小时内整连整营编制的中国官兵大批伤亡,终于夺回城门、堵住城墙缺口。中国军人又将汽油桶抛下,纵火焚烧据守在城门洞里的日军。12日,光华门再度被日军突破,被守军谢承瑞团长亲率战士用十余挺机枪的火力,将第二次入城的日军悉数歼灭,并用沙袋重新堵塞缺口。当夜,中国守城部队撤退,胁坂第36联队占领了残破的光华门。

光华门是日军攻打南京时战斗最激烈、伤亡最大的一座城门。日本方面对南京光华门争夺战印象颇深,日军占领南京以后,日军在光华门外城墙下树立墓标,凭吊战死者,还在光华门一侧书写“和平”两个大字。还组织有关材料编成军事教材广为宣传。光华门是朝香宫鸠彦王等日本军政要员到南京参观、巡视、凭吊的必选之地。光华门作为“战绩”保存,原状保护,没有进行修复。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南京市工务局修补了被日军炸毁的城墙豁口。

现状

[编辑]

1955年-1962年间,光华门周边的居民和工人为建造房屋,拆走了大量的城砖,致使这个城门和两侧的城墙被毁。但光华门仍作为地名和公交车站名称使用,一般指原光华门内御道街、大光路、光华东街十字路口,以及光华门门外光华路(石门坎)、大明路附近一带。

2006年10月20日,在光华门西侧的一处工地,挖掘出数座不同时代的古墓,和一段明城墙的墙基。这段明城墙遗址将原址保护。

交通

[编辑]

公共汽车

[编辑]
南京公交
江宁公交

地铁(建设中)

[编辑]

南京地铁5号线 6号线光华门站建设中

注释

[编辑]
  1. ^ 为教导总队谢承瑞团和第87师259旅等部,之后又有宪兵教导第2团、156师、51师等部增援。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