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

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简称“剧专”)是1922年设立的中国第一所现代戏剧高等学校。[1]

历史

[编辑]

1922年9月由人艺社员蒲伯英陈大悲汪仲贤陈晴皋发起创办。校董事会成员:鲁迅周作人蓝公武林长民、汪仲贤、林卜琳、陈晴皋、杨太空梁启超、费觉天、孙几伊、徐半梅、王章祜、罗纶、孙伏园、蹇念益。1922年10月24日,校董事会举定蒲伯英为校长,设话剧系、歌剧系。校款为蒲伯英私人捐赠。1922年11月14日、15日招考话剧科男生45名,其中前20名为内班,后25名为外班不可住校。内班学生有张蓝璞(张寒晖)、谢兴(章泯)、王光汉(王泊生)等。1922年11月22日入学典礼,校址北京南横街一百一十号。学制3年。陈大悲任教务长。1922年12月14日招收插班生12名(主要招女生,但报名者寥寥)。1923年1月终于招入唯一女生吴瑞燕女高师附小教员,秘密入学,未敢在报纸上公开)。剧专学生流动性极大,这部分是因为不收学费、膳食费、住宿费,因而成了贫寒学生的中转过渡机会。

主要课程有西洋戏剧史、英文、美学、发音术、剧本朗读法、心理的修炼、剧本实习、动作法、编剧术、布景术、艺术的装饰法、雄辩术、音乐原理、跳舞、武技、戏剧文学、现代思潮、艺术学纲要等。表演技术课大多由陈大悲担任。

1923年5月19日,蒲伯英出资十余万元建造的北京新明剧场作首次实习公演《英雄与美人》,试行对号入座办法,改进了剧场管理;由于角色数量,只有张蓝璞(张寒晖)、吴瑞燕、王光汉(王泊生)等几人得到出演机会。至1923年11月24日共演出19次。剧目内容介于文明戏爱美剧(英文 Amateur 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与现代话剧之间,不新不旧。

1923年12月,张蓝璞(张寒晖)、吴瑞燕、王光汉(王泊生)等26名学生闹学潮指责陈大悲的教学、排演以及与女生恋爱;徐公美等15名学生未参与。随即蒲伯英开除26名学生,在新闻风潮中停办该校。至1924年6月学生星散。1924年暑假后蒲伯英另起炉灶开办进群大学

被开除的26名学生组成“廿六剧学社”,1924年5、6月天津北洋大学抗议风潮时演丁西林的《一只马蜂》、万籁天的《三个条件》等新文学运动剧目。陈大悲向法院起诉廿六剧学社“公然侮辱”罪,法院判决象征性赔偿7元钱。[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刘子凌:“20世纪20年代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成立过程的再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10):210-221.
  2. ^ 向阳:“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始末考”,《戏剧艺术》,2014(3):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