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书鸿

常书鸿
位于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的常书鸿美术馆入口处的常书鸿青铜像
出生(1904-04-06)1904年4月6日
 中國浙江省杭州驻防城
逝世1994年6月23日(1994歲—06—23)(90歲)
 中国北京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知名于敦煌艺术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陈芝秀
李承仙
亲属常沙娜
常嘉陵
常沙妮
常嘉煌

常书鸿(1904年4月6日—1994年6月23日),别名廷芳鸿伊尔根觉罗氏[1]:19杭州驻防镶黄旗[2]:181,生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中国画家,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敦煌文物研究所(后改称敦煌研究院)所长。因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保护等工作,被人称作“敦煌的守护神”。

生平

[编辑]

出身

[编辑]

常书鸿出身杭州驻防城(杭州旗下营)的旗人家庭。出生前,祖父已逝世。据他的祖母所说,祖父是东北黑龙江镶黄旗的蒙古族人,受派来杭州驻防,是一位小军官。父亲是黑龙江八旗工艺厂的录事辛亥革命时,家庭使用的汉姓常姓。祖母自称为“我们常家”[2]:181—182。不同自述中,他的祖母说法略有不同,祖母称祖父是东北热河头田佐镶黄旗的满族人,姓伊爾根覺羅氏。祖父从热河派驻杭州,为世袭云骑尉[1]:19[3]

常书鸿的父亲常庚吉[1]:19是家中长子,而他的母亲生了五个男孩,常书鸿是第二子[2]:181,乳名灵官[1]:20

早年

[编辑]

常书鸿的三叔是一位瘫痪的残疾人,依靠绘画补贴家用。自幼,常书鸿和他的兄弟即帮助三叔进行绘画工作,填颜色、摹写画稿[2]:183。而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常书鸿学会用炭笔画人像。最初,常书鸿在亲戚的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后进入在涌金门内运河下的时敏小学。在校期间,和同学陈永安学习中国画[2]:186

高小毕业后(大约在1920年),常鸿书在父亲的要求下报考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浙江大学工学部)染织科[2]:186—187

在校期间,常书鸿参加了由丰子恺等组织的西湖画会。1923年(自述为1920年[2]:188),毕业并留校任美术教员。后于1925年与陈芝秀结婚[4],育有一女常沙娜,一子常嘉陵

1925年,任省立工业专科学校美术教员,1927年,学校转为国立浙江大学工学院,任本科美术教员。1927年携妻子赴法国留学,先后在里昂巴黎学习绘画。在法国期间,常书鸿曾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获得过法国美术沙龙三枚金奖、两枚银奖,并当选为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偶然在巴黎看到伯希和拍摄的《敦煌石窟图录》后,常书鸿对中国存在的艺术大为惊讶,决定回到中国,准备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工作[4]

1934年,在巴黎发表艺术宣言《雷诺阿的胜利》。

敦煌艺术研究

[编辑]

1936年常书鸿先于妻子儿女,只身辗转回到中国。曾在北平艺专任教,由于七七事变爆发,随学校转移至重庆,后任中华民国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兼主任秘书。其间受到于右任陈凌云张大千的帮助,开始与梁思成徐悲鸿等筹建敦煌艺术研究所。

常书鸿于1943年3月到达敦煌,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1944年由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成立,常书鸿任首任所长。据称是由于财政紧张,1945年研究所被教育部解散,莫高窟被移交给敦煌县政府管理。但常书鸿于其他几位同事继续在敦煌从事保护、发掘和临摹的工作。

有人认为是由于无法适应敦煌较为清苦的生活,也有人认为是两人在艺术上、生活上的追求产生了分歧,妻子陈芝秀于1945年4月以“去兰州看病”的理由,留下两个孩子后离家出走。两人先后在兰州的报纸上发布启事,宣告离婚[4]

1945年到1949年间,常书鸿等人除进行保护、发掘、临摹等工作外,还在兰州重庆上海南京等地举办过几次敦煌壁画临摹作品的展览。还在重庆招收有志于敦煌艺术研究的助手。1947年与助手李承仙在兰州结婚。后与李承仙育有一女常沙妮(早夭),一子常嘉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

[编辑]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于当时政策对宗教持否定态度,在敦煌的和尚、道士、尼姑等被要求还俗,“自食其力”。在敦煌的艺术研究者也被要求开荒劳动,常书鸿等人的艺术研究工作陷入停顿。

据称是常书鸿向时任中央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的郑振铎写信,表明了他对敦煌现状的不满。1950年由西北军区政治委员会接管莫高窟,并要求用“批判地研究”敦煌艺术。1951年莫高窟归文化事业局管理,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常书鸿任所长。

1951年4月在北京举办敦煌文物展览,其中展出了临摹壁画3655幅。展览受到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等人的表扬。后在印度缅甸日本再次举办展览。并对中国西部地区石窟进行考察。

1956年7月1日常书鸿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甘肃省文联、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1959年到1962年筹建兰州艺术学院,并担任院长。

1963年到1965年主持加固莫高窟崖壁、栈道加固工程。

文革时期

[编辑]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常书鸿和妻子李承仙被批判,据称曾在批判大会上被殴打。后被打为“反革命”分子、走资派,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留所(敦煌文物研究所)监督劳动。

1969年3月因遭遇车祸赴兰州治病。据称回敦煌后主要进行喂猪等劳动。

据称是1970年,周恩来应到中国访问的英籍作家韩素音的要求,常书鸿被恢复党籍、恢复名誉,并治疗疾病。后移居兰州。

晚年

[编辑]

1978年常书鸿被恢复敦煌研究所所长职务。1979年任甘肃省文化局副局长。

1982年,任国家文物局顾问,敦煌研究所名誉所长,并移居北京。同年10月,与李承仙合作,为浙江大学创作油画《攀登珠峰》。

1983年任东京艺术大学客座教授。

1984年5月被检查出患有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后在住院期间摔倒导致骨折。

1985年到1988年应邀赴日本访问。其间与李承仙合作,为东京枣寺、奈良法隆寺进行宗教画创作。

1990年赴日本举办画展,被授予创价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92年再次赴日本访问并进行绘画创作,获得富士美术馆最高荣誉奖和名誉馆长。

回到中国后,进入北京协和医院继续治疗。并在住院期间写作回忆录。回忆录于1993年8月完成。

1994年4月6日在北京进行回忆录首发式。据称当时常书鸿已陷入昏迷。同年6月23日在医院逝世。

据称,依照遗嘱常书鸿的骨灰一部分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一部分被安放在敦煌莫高窟前。生前画作捐献给了浙江省博物馆

贡献

[编辑]

常书鸿在敦煌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贡献:

  • 清理洞窟 将一部分被沙土掩埋的洞窟清理出来,并将洞窟、塑像统一编号,为后人研究提供方便
  • 修复文物 对一部分损毁的壁画、塑像等进行修复,对崖壁、栈道进行加固
  • 发掘文物 在清理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物(如文书、绢画等)
  • 通过临摹、编辑出版画册、撰写论文等方式,向外部介绍敦煌艺术,提高中国在敦煌研究领域的水平

画作

[编辑]
  • 《葡萄》 (收藏于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
  • 《沙娜画像》 (收藏于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
  • 《攀登珠峰》 (收藏于浙江大学
  • 《玄中寺》 (七扇屏风 藏于日本枣寺)
  • 《丝绸之路飞天》 (障壁画 藏于日本法隆寺)

著作

[编辑]
  • 《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 回忆录

弟子

[编辑]
  • 宋德利,1982年受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设计专业,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花鸟画高级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甘肃花鸟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艺博林轩书画院常务院长兼艺术委员会主任。他早年师从常书鸿先生,近年潜心研习花鸟画,主攻小写意,擅长重彩,绘画风格大气、自然、写实。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常書鴻. 《守護敦煌五十年: 常書鴻自述》. 新銳文創. 2013 [2023-07-04]. ISBN 9789865915629 (繁体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常书鸿. 铁马响叮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编). 《文化史料丛刊》第一辑. 中国·北京市: 文史资料出版社(现名:中国文史出版社). 1980 [2023-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简体中文). 
  3. ^ 胡华. 《中共党史人物传·卷六十四》.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7: 440. 
  4. ^ 4.0 4.1 4.2 “敦煌守护神”父女两代留学生归国记. 欧美同学会. 2018-01-30 [2022-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