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湯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醫學聲明。 组成 桔梗一兩 甘草二兩 製法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 服用方式 溫分再服 上方使用漢度量衡 桔梗湯,是中国古代中药验方之一,以桔梗、甘草二味为主,最早出自张仲景《傷寒雜病論》,后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亦有著述。后世在此基础上多有发展,加入半夏或大黄等味增强疗效。 主治[编辑] 少陰病咽痛、肺癰、膈間瘀血[1]。 參見[编辑] 方劑列表 参考文獻[编辑] ^ 張機,傷寒雜病論,第十一、第十四、第十五 外部連結[编辑] 葦莖湯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查论编張仲景 · 經方傷寒論桂枝湯桂枝加桂湯桂枝加芍藥湯桂枝加大黃湯桂枝加附子湯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桂枝加葛根湯桂枝甘草湯桂枝去芍藥湯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小建中湯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麻黃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小青龍湯大青龍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葛根湯葛根黃芩黃連湯葛根加半夏湯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加芒硝湯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乾薑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梔子豉湯梔子甘草豉湯梔子生薑豉湯梔子乾薑湯梔子柏皮湯梔子厚朴湯枳實梔子豉湯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黃連湯黃芩湯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旋覆代赭湯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大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桃核承氣湯抵當湯大陷胸湯小陷胸湯十棗湯麻子仁丸瀉白散白虎湯白虎加桂枝湯白虎加人參湯竹葉石膏湯五苓散豬苓湯茯苓甘草湯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文蛤散四逆湯四逆加人參湯茯苓四逆湯通脈四逆湯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乾薑附子湯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四逆散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理中丸真武湯附子湯甘草附子湯桂枝附子湯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朮湯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芍藥甘草附子湯桂枝人參湯赤石脂禹餘糧湯桃花湯吳茱萸湯甘草湯桔梗湯豬膚湯苦酒湯半夏散半夏湯甘草乾薑湯芍藥甘草湯炙甘草湯茵陳蒿湯麻黃連軺赤小豆湯麻黃升麻湯黃連阿膠湯烏梅丸白頭翁湯牡蠣澤瀉散瓜蒂散蜜導煎丸燒褌散金匱要略一物瓜蒂湯 · 人參湯 · 乾薑人參半夏丸 · 土瓜根散 · 下瘀血湯 · 己椒藶黃丸 · 大黃甘草湯 · 大黃甘遂湯 · 大黃牡丹湯 · 大黃附子湯 · 大黃硝石湯 · 大黃蟅蟲丸 · 大半夏湯 · 小半夏湯 · 小半夏加茯苓湯 · 小青龍加石膏湯 · 烏頭湯 · 烏頭桂枝湯 · 烏頭赤石脂丸 · 烏頭煎 · 木防己湯 ·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 · 升麻鱉甲湯 · 白朮散 · 瓜蒂散 · 半夏厚朴湯 · 半夏麻黃丸 · 甘草乾薑湯 · 甘草附子湯 · 甘草麻黃湯 · 甘麥大棗湯 · 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 · 白朮附子湯 · 白頭翁湯 · 生薑半夏湯 · 當歸散 · 當歸芍藥散 · 當歸貝母苦參丸 · 竹葉湯 · 防己地黃湯 · 防己茯苓湯 · 防己黃耆湯 · 百合地黃湯 · 百合知母湯 · 百合滑石散 · 百合雞子黃湯 · 芎歸膠艾湯 · 雞屎白散 · 赤丸 · 赤小豆當歸散 · 麥門冬湯 · 附子粳米湯 · 澤瀉湯 · 澤漆湯 · 瀉心湯 · 苦參湯 · 奔豚湯 · 茵陳五苓散 · 枳朮湯 · 枳實薤白桂枝湯 · 厚朴七物湯 · 厚朴三物湯 · 厚朴大黃湯 · 厚朴麻黃湯 · 茯苓澤瀉湯 · 茯苓杏仁甘草湯 · 射干麻黃湯 · 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湯 · 桂枝芍藥知母湯 · 桂枝茯苓丸 · 桂枝附子湯 · 黃耆建中湯 · 黃耆桂枝五物湯 · 黃土湯 · 溫經湯 · 越婢湯 · 越婢加朮湯 · 葶藶大棗瀉肺湯 · 葵子茯苓散 · 酸棗仁湯 · 薏苡附子敗醬散 · 橘皮湯 · 橘皮竹茹湯 · 鱉甲煎丸(凡傷寒論、金匱要略俱見之方歸於傷寒論) 分類[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