棂星门

臺北孔子廟欞星門
北京社稷坛坛墙上的棂星门

棂星门是「門」在中国傳统建築中的一种形式,靈星指的是角宿天田星,當早晨東方可以看見天田(商朝稱上田),預示著一年農耕的開始,殷人視為農祥之星加以祭祀[1],《宋史·礼志二》:“南郊壇制…… 仁宗天聖六年,始築外壝,周以短垣,置灵星门。至理宗景定間,移用於聖廟。又云國朝郊壇率循唐舊,可知靈星門為唐朝舊制。清陸以湉《冷廬雜識•靈星門》:「聖學櫺星門,當作靈星門。」可知櫺星門與靈星門為同一種建築。壝,《周禮·地官·大司徒》:「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集韻》起土爲埒,一曰壇邊低垣圍繞者爲壝。牌坊是里坊的坊門,閥閱則偏向私人住宅,烏頭門則是指建築形式而非用途。欞星門在明代為南郊、祭壇、學宮、文廟及親王府[2]重要的大門,隨著建築技巧的發展,明代欞星門不一定是無頂的烏頭門。

出现时间不晚于唐代[來源請求]。棂星门是从唐代的乌头门发展而来的[來源請求] 清代只有棂星门名称[來源請求]。因为牌坊也是从乌头门发展而来的,所以有人认为棂星门是牌坊的一个支流[來源請求]。中国孔庙建筑中轴线上的第一座门是棂星门,传说棂星是天上的文星,又称文曲星,把孔子比作文曲星,因此得名。也有说棂星门指的就是天门。所以宫室,祭祀建筑(如天坛社稷坛)坛庙和陵寝建筑都设有棂星门[來源請求]

据当地导游讲解,传说參观明神宗之定陵时,若走进棂星门参观宝顶明楼地宮等,离开时须原路离开從棂星门走出,代表离开帝皇冥宮之意。

设有棂星门的建筑

[编辑]

图片

[编辑]

参见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陳邦懷: 《商代金文中所見的星宿》,《古文字研究》中華書局
  2. ^ 《禮記•明堂位》注述:「天子五門、皋庫稚應路,魯有庫雉路、則諸侯三門」,因此明代親王府邸,沿周禮、正南設三門,曰「欞星、端禮、承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