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慶國
耿慶國在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地震专业,分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物探研究所工作。1970年调北京地震队从事地震监测和预报研究工作。1976年耿庆国和他的同事成功预报出了唐山大地震,但是没有受到当时主管部门的重视,令人十分遗憾。1980年调入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从事地震预报应用研究,现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联合国行政管理与减灾全球计划项目科学顾问等职。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震,中国的地震科学家耿庆国欲哭无泪,心里在流血。2006年他根据旱震关系提出中期预报,近年阿坝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2008年4月26日和27日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下属的“天灾预测委员会”经集体讨论,作出“在一年内(2008.5–2009.4)仍应注意兰州以南,川、甘、青交界附近可能发生6-7级地震”的预报(文字报告已报中国地震局等,4月30日密件发出),而且,耿庆国根据强磁暴组合,明确提出“阿坝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点在5月8日(前后10天以内)”(以上地震预报三要素:震级、地点、时间均已明确)。
耿庆国根据历代(包括1956-1970年)大旱与地震关系的统计,发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5年往往是旱区。旱区越大,干旱时间越长,相应的震级越高”的统计规律(公元512–1879年中国大旱后2–3.5年,发生了7次7.5–8级大地震)。1972年耿庆国提出“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根据这一规律,耿庆国预报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特别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在1980年代出版了专著《中国旱震关系》(科学出版社)。这些成果触犯了地震界当权者的利益,耿庆国被调出预报队伍,去了地震报社。
这是一篇關於中国科学家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