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熙土断

义熙土断,是东晋末年的一次土断。土断是东晋南朝整顿地方行政机构,清查户籍、废除侨置郡县,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确保赋役的措施。

东晋、南朝曾在其管辖地区内,用北方地名设立郡县(即侨置郡县),安置北方士族,保持其特权。当时侨置无一定边界,不征租税徭役。致使户籍十分紊乱,政令、军令难以贯彻,士族又乘机隐匿人户,广占田园,大肆兼并,影响朝廷财政收入。政府下令侨寓人户,自王公以下皆以土著为断,就地入籍。晋成帝咸和年间便行土断,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年)第二次土断称为庚戌土断义熙九年(413年)刘裕晋安帝请申“庚戌之制”,实行“依界土断”。刘裕主持土断,雷厉风行,除居南徐州南兗州南青州三州在晋陵郡界内(江苏镇江常州一带)者不在土断之例外,其余皆依界土断,自此侨置郡县多被裁省。

参考文献

[编辑]
  • 《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大辞典》
  • 《中国历史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