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陵郡,东汉末到隋初的郡。
漢獻帝建安後期,分平原郡厭次、樂陵二縣,勃海郡陽信、新樂二縣,樂安郡濕沃縣置樂陵郡,治厭次城(今山東省惠民縣東北),屬冀州。轄境在今山東省滨州市一带。其中,新樂縣為新置縣,濕沃(一作“漯沃”)縣為復置縣。[1]
魏齊王正始五年(244年),徙封曲陽王曹茂為樂陵王,改樂陵郡為樂陵國[2]。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以樂陵國轉封石苞[3]。永嘉之亂後,國除為樂陵郡。
十六國時期,樂陵郡先後為後趙及其殘餘勢力(319年-353年)、前燕(353年-370年)、前秦(370年-384年)、後燕(384年-396年)所有。[4]
北魏太武帝皇始元年(396年),攻佔後燕樂陵郡。後省併新樂縣,移治樂陵城(今山東省樂陵市東南)。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分瀛州、冀州置滄州,樂陵郡改屬滄州;勃海郡般、重合、平昌三縣改屬樂陵郡。孝昌中(525年-528年),析置重平縣。北魏後廢帝中興元年(531年),分樂陵郡般、重合、重平、平昌四縣置安德郡。北魏孝武帝太昌元年(532年),安德郡併入樂陵郡。東魏孝靜帝天平元年(534年),分樂陵郡復置安德郡。至此,樂陵郡領四縣:樂陵、陽信、厭次、濕沃。[5]
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省併厭次、濕沃二縣;廢安德郡,般、重合、重平三縣併入平昌縣,改屬樂陵郡。至此,樂陵郡領三縣:樂陵、陽信、平昌。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樂陵郡,領縣直屬滄州。[4]
- 樂陵王曹茂,244年-265年在位。
- 樂陵武公石苞,265年-273年在位。[3]
- 趙公石勒,318年-319年在位,樂陵郡為趙國封內十三郡之一。
- 趙王石勒,319年-330年在位,樂陵郡為趙國封內二十四郡之一。[32]
- ^ 李曉傑《東漢政區地理》
- ^ 《三國志·卷二十·魏書二十·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
- ^ 3.0 3.1 《晉書·卷三·帝紀第三》
- ^ 4.0 4.1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十六國北朝卷》
- ^ 5.0 5.1 《魏書·卷一百六上·地形志二中第五》
- ^ 《晉書·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
- ^ 《三國志·卷二十二·魏書二十二·桓二陳徐衛盧傳第二十二》
- ^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
- ^ 《三國志·卷四十一·蜀書十一·霍王向張楊費傳第十一》
- ^ 《南齊書·卷二十三·列傳第四》
- ^ 《資治通鑒·卷八十九·晉紀十一》
- ^ 《資治通鑒·卷九十八·晉紀二十》
- ^ 《資治通鑒·卷九十九·晉紀二十一》
- ^ 《魏書·卷二十八·列傳第十六》
- ^ 《魏書·卷三十·列傳第十八》
- ^ 《魏書·卷九十一·列傳術藝第七十九》
- ^ 《魏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五》
- ^ 《魏書·卷四十八·列傳第三十六》
- ^ 《魏書·卷二十一下·獻文六王列傳第九下》
- ^ 《魏書·卷八十七·列傳節義第七十五》
- ^ 《魏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
- ^ 《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
- ^ 《魏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五十二》
- ^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誌疏证》染华墓誌
- ^ 《魏書·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六》
- ^ 《魏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
- ^ 《魏書·卷九十四·列傳閹官第八十二》
- ^ 《魏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
- ^ 29.0 29.1 29.2 《北齊書·卷四十六·列傳第三十八》
- ^ 《北齊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七》
- ^ 《晉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三》
- ^ 《晉書·卷一百四·載記第四》
|
---|
|
|
|
注释 |
---|
注1:列出曹魏 咸熙二年( 265年)、蜀漢 炎興元年( 263年)、孫吳 天紀四年( 280年)所有可考証的郡、國。标“*”者為曾置後廢的郡、國。標“#”者為特殊政區。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 |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西晉 建興四年( 316年)(此前已淪陷者列出淪陷前的名稱)及東晉 義熙十四年( 418年)的郡、國。帶#者為《晉書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體字者為西晉所廢置的州、郡;下劃線者為東、西晉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 永嘉五年( 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於史無記載其封國何時被撤銷,其封地在西晉末的建置仍按“國”處理),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東晉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注「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
|
|
---|
|
|
|
---|
江表地區 | |
---|
淮南地區 | |
---|
淮北地區 | |
---|
河南地區 | |
---|
江漢地區 | |
---|
嶺南地區 | |
---|
沅湘地區 | |
---|
巴漢地區 | |
---|
蜀中南中地區 | |
---|
|
|
|
|
---|
江表地區 | |
---|
沅湘地區 | |
---|
嶺南地區 | |
---|
位置不詳 | 新蔡郡(內史575-589) | 晉熙郡(內史575-589) | 巴东郡(內史586-589) | 臨江郡(內史586-589) | 新興郡(內史583-589) | 岳山郡(內史583-589) | 梁城郡(相582-589)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宋 大明八年(464年)、齊 建武四年(497年)、梁 中大同元年(546年)、後梁 广运元年(586年)、陳 禎明二年( 588年)的實州、實郡。下劃線者為南朝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註「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
|